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为适应这种潮流,国家汉办于2004年在海外(韩国)建立第一所孔子“,自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因此,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论文网,国内高校也纷纷设立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数十年过去了,培养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并不能或没有进入对外汉语教育领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这种高校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高校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的缺陷。本文以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改革为例,希望能够为高校课程改革事业添砖加瓦。
古代汉语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所有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使用教材陈旧。专业用书一致(大都采用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且教学方法单一是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我们认为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应该针对该专业学生群体将来工作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一。明确专业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他们毕业后能干什么,没有教师资格证,国内教中小学不行;教外国人?哪里有那么多外国人给他们教,出国教学就更加是望尘莫及的事情。安博教育集团调查显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仅为23百分号,另有35百分号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64,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可见这是一个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的专业之一,缘何会出现这样的现状?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是要面对国际上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可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工作指向比较具体,针对性强,那么我们在培养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就应该把握这一专业的特殊性,有针对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般来讲,古代汉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学工具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当然需要具备这种能力,但这不是直接的目的,其直接目的是如何将古代汉语的知识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不仅仅是要将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传达给学生,还应考虑如何将知识模块进行分解,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应用性结合,有侧重点地将知识融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从而解决目前课改的重要问题:学生所学知识处于没用的境地,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
传统的古代汉语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三大部分,具体的知识结构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史工具书。古籍标点。古籍校勘。古书注释。古代文化知识等,内容丰富,每一项都能开一门课。因此我们在对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讲授的时候,必须有所侧重,把传统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文字。词汇和语法应该作为重点内容,然而,对学生而言,最难的恐怕就是汉字难记。难写,解决‘汉语难学’和‘汉字难学’的问题是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核心目标。“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每个常用汉字的结构。造字类型,这样在汉字讲解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尤其要注重文字的教学。同时应该注重与现代汉语的对比,在语法方面注重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结合,词汇方面注重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对比。
二。改革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
古代汉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串讲式授课,学生的普遍印象是难而没用,这给古代汉语教学带来了危机,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找不到兴奋点,被动地接受陌生的知识,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将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教改的重点就应该是搞好师生角色的转变。彭翠(2012)提出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是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两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施教者被简化。抽象成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具有一种无法超越的理性权威的形象。主体间性要求颠覆这种主客分割现象,并代之以‘你―我’的平等对话关系。“平等对话,地位均等,让学生适时地体会如何从教师角度扮演教师角色,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播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通过具体实践体会老师角色,感受教师的不易,以此增加相互理解的程度。
(一)教师:表演者――组织者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表演者,教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最后形成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窘状。高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够与教师相互配合,独角戏是不可能唱好的,因此古代汉语教学改革要积极转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表演者向组织者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把所有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传达给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往往更容易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比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一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将镂“注释为雕刻“,这样,这句话便会被翻译为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断“是结果,而雕刻“是动作,这显然是不协调的,如果我们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不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也不会引起他们的思考。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来翻译这句话,有的同学将镂“翻译为雕刻“,也有同学将其翻译为雕穿。刻穿“等,这样,不用教师讲,学生自己就发现问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分组讨论的形式就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来源于史记的文选大都篇幅较长,且语法。词汇难点较少,传统的串讲模式肯定无法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讲授这类篇目的时候不妨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比如淮阴侯列传,教师可以直接交给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之前设置问题,韩信一生战绩有哪些;文中出现的跟韩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跟韩信有关的战役有哪些等,把学生分组并让每个组的成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这篇文章,继而,每个组选出代表来汇报自己组得出的结论,任务安排下去,课堂就是学生的,他们有了目标就会聚精会神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老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评价,形成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反馈讨论结果“的教学链,这样的授课效果当然比学生麻木地听课好得多,而且,学生通过汇报等形式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学生:观看者――参与者
一般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分2个学期来完成,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由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要面对的是对外汉语教学,所以,我们在课程安排上应该有所侧重。
古代汉语(一)的教学应该侧重基础知识,这一阶段是学生储备知识的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学生适量参与教学活动就可以了。古代汉语(二)的教学则应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参与,通过古代汉语(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什么是古代汉语,如何学习古代汉语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完全有能力参与教学活动,这也能为他毕业后马上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做好铺垫。古代汉语(二)的部分文选选自诗经楚辞等,篇幅不长,教师可以选取其中部分篇目作为示范课,剩下的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非常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力图把课文的每一个字词弄明白,此外,在课件制作,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也颇费心思,真正做到了观摩学习向体验学习的转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登上讲台,没有登上讲台的学生参与点评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平衡方式。这样,学生自己动手――自我检测――教师及学生反馈“的主动学习模式便在课堂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需求量大与国内培养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就古代汉语课程来看,教师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针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有针对地进行改革,在内容上优化课程结构,而文字。语法等内容应该作为重点;在教学模式上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改变满堂灌的陈旧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转变师生的课堂角色。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國际汉语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課程改革的几点思考【347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