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服务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服务业
教育的服务性分析:
(一)教育产业新释“的必要性
国民经济循环中,教育服务业的投资和产出都具有强大的外溢性。教育服务业的生产过程是人力资本再生产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由教授者向被教授者传递,所培养论文网的人力资本能再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这种无形商品相比物质生产领域往往具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和回偿率。
与此同时,劳动力本身通过教育转变为作用于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相应能得到经济酬劳和社会地位,因此教育又从生产性服务转变为一种消费性服务。由于这种利国又利己的双重属性,教育更应该在公益性的外衣下加一层个人投资,使教育服务业更加具有效率和效益。
(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财政与个人投资双管齐下
教育的社会公益性是其首要的属性。教育作为全民性质的产业,不可能脱离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政府优化教育发展格局,消除教育机会不平等,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颁布优待与引导政策。但与此同时,宏观上,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事业不可能只依靠财政做到系统支持和面面俱到。
九年义务教育尚未消除一定程度上的机会不平等;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关乎教育大发展的关键模块。因此,无论是从教育的双重属性角度来看,还是从国情国力来看,要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教育投资层面必须做到政府。社会。个人的多元支撑,应实现非义务教育在政策引导下合理化有偿收费,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服务业。
(三)教育事业正名:教育服务业
教育不仅产出人力资本,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和知识技术等的无形资产,更能为受教育者本身带来回馈和收益。教育事业强大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溢出性和为个人自身带来的丰厚回馈使得教育投资必然只有呈现二元化才能激发产业本身的潜力和效能。
将教育事业正名为教育服务业,使教育本身即能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均衡地域发展格局,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得到政府多渠道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待,更能在社会资金和个人资金的投入下拔高国民受教育层次,培养多批次的专业人才和顶尖人才,并按照个人意愿自由发展,丰富人力资本格局。
(四)教育服务业发展现状
现代学术界对教育服务业的认识,更加强调了教育的经济属性和服务性,对投资收益关系给予了更清晰的界定,使现代教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范围,产业内的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
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总体上说是逐年增加的,但还没有达到90年代初期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目标。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百分号。2012年政府报告中又重提: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百分号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二。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国情
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势头一直是以资源环境的高负担为代价的。1亿美元GDP所消耗能源是1203万吨标准煤,单位经济的资源消耗是日本的7。2倍,德国的5。6倍,美国的3。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总体上呈现以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为主,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为辅的局面。能耗过高和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资源消费结构也调整初现端倪。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行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是占领发展先机的保障,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阶段,碳强度高且具有重工业化特征的行业正相继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第二,发展低碳经济有巨大的环境效益。能源效益。低碳经济的出现和低碳经济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对能源的使用强度,更为能源使用结构提供了新的选择,缓解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第三,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创造大量的绿色就业机会,提高国家与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作为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经济可以带来诸如贸易条件。国际市场份额。技术竞争等的优先因素,增强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三。教育服务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一)教育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本身为低碳产业
不同于其他高碳产业,教育产业从事知识。科技以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产业本身从投入产出角度看,属于服务业。服务业的万元GDP能耗远低于平均万元GDP能耗,同量能源在第三产业的效率远高于其他产业,因此教育服务业从一般的投入产出角度来看,属于低能耗产业。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提高教育产出占GDP的比重,可以从更长远的观点带动经济的新模式转轨。
因此,由教育服务业带动的经济向低碳化转型的力量不可小觑,如何利用教育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人才结构的转型和绿色就业,是进一步的体制问题和流程实际操作问题。就教育服务业本身而言,能源投入基本上是供应教育服务业的环境在产出方面,教育服务业所传授和研发的知识与科技则是未来知识经济的基石。(二)教育产出技术与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经济的质量
工业化处于无法跨越的重化工业阶段,高碳发展是此阶段的特点之一,虽然经济总量攀升较快,但当前的经济结构无论是地域结构还是经济实体本身的产业结构,都具有较强的二元化差异,使得转型的经济基础不甚牢固,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强度够但纵深上问题较杂。城乡二元化和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内地的二元化发展差异使得经济低碳问题也不得不考虑二元化的风险,即广大农村的低购买力不能承担企业低碳发展的成本;中西部城市也未必跟得上经济转型的步伐。因此,想要跨越这些瓶颈式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教育服务业,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技术使用成本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经济和产业的低碳化从根本上取决于科技的创新进步和技术在生产领域的运用,京都议定书这个认识,在初期并未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碳排放限制指标,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技术援助。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相关联的产业链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和新能源汽车等的消费产品。利用科技研发对第二产业部门中的高碳行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也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技术为先导发展低碳经济,从能源使用的源头的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从研发阶段到终端产品的整个产业链的低能耗。以技术革新的能源多元化来淘汰落后产能,可以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改变能源现状的结构性缺陷,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使产业结构转型更加顺利和高效。
(三)教育服务业通过培养人力资本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不论是科技降碳。产业降碳。还是低碳化生活,归根结底都是依靠人运作整个流程,最终达到低碳化生产生活的目的。经济。社会。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必须有与之相应的低碳教育体系,一方面树立人民的低碳理念,通过理念的普及和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来普及。带动生活方式的真正低碳化;另一方面利用高等教育来培养低碳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开发低碳技术,提高高新科技的实际应用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种业已形成的社会经济模式必定有其内生的与之相配合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标准,一种社会经济模式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媒介作用,通过教育使劳动者形成低碳意识“,拥有低碳素质“是社会经济模式发展的人力资源的软资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特性与绿色低碳相悖,社会环境中的低碳教育可以通过在全社会持续倡导低碳消费行为来引导;从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抓起向灌输低碳观念是可以改变一代人价值观的教育工程。
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相关科研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唯有发挥教育产业的经济功能,使高校成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第一平台,利用高等教育为低碳领域直接培养专业,人才和相关领域的人力资本。各个大学在专业设置上要兼顾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前景。如新兴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环保技术专业都能直接培养高专业能力的低碳领域人才,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人才基建,并提供人才争相竞技的场所。而各个高校所成立的低碳研究中心。低碳技术研究课题等,通过和著名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和试验基地,高校研发―企业实验“成为一些低碳技术出炉运用的模式。
由此,教育服务业在产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即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着力为低碳经济塑造劳动者的低碳意识,普及低碳价值观;在人力资本形成的职业教育阶段着力为低碳经济培养专业对口的低碳行业人才,通过在劳动力身上凝结低碳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使高等教育培养行业专属的人力资本,创造绿色就业。通过教育优化国家人才结构,是实现国家劳动力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先导。
论教育服务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教育服务业发展對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351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