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的家庭教育
一。蒙古族家庭简介
家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结成的最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这种生活共同体的组成形式,就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组织。最早记载的蒙古族家庭是父系家庭,由一定范围的亲属,即夫妻,父母,子女,兄论文网弟姐妹所组成。小家庭由婚姻关系的缔结形成了最初的家庭成员――夫妻,后来又生儿育女。儿子成家后,在父母的蒙古包旁另建新包,共同游牧。
蒙古族的家务,男子和妇女分别承担。放牧,蒙古包的拆迁及搭建,制造工具等都由男子负担。他们除了从事牧业生产外,也从事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手工业,如鞣制皮革,照管羊,挤羊奶等。牧区的妇女负担的家务则比男人繁重,有人说蒙古族女子:女子所在,则朝夕榨乳,制造奶酪,汲水,拾兽粪而干之,制衣制靴,无不任之。乘马疾驰于原野,不亚于男子。其业务之勤奋,性格之活泼,有独立生活之资格。此为蒙古女子之特色,较甚于汉女子百倍也。“以上就是对蒙古族家庭构成及男女分工的简介,下面我们来谈谈蒙古族在家庭教育这方面的观念。
二。蒙古族家庭教育观念
(一)胎儿的发育
蒙古人注重让孕妇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让孕妇焦虑或生气,认为这样对于孕妇腹中的孩子的发育是不利的。蒙古人非常注意为孕妇创造良好。舒心的环境,不让孕妇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现代科学证明,孕妇的心理状态与所处环境会影响腹中孩子的遗传素质。因此可得出结论,孕妇的心态与所处环境对腹中孩子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二)教育从出生开始
蒙古族主张,应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对其进行教育。蒙古族为了让孩子掌握生产知识。技能。技巧,注重从小对其进行教育“。蒙古语中有成人从童年开始,良驹从小马开始“的谚语,可见他们对教育孩子的重视程度。
(三)重视儿童的交往
蒙古族非常注重正确选择儿童长期来往的人,比如儿童的伙伴等。他们认为,孩子长期与品德优良的人来往,就会形成好的品德;如果与品德不好的人来往就会形成不好的品德。蒙古语有近金者变黄,近墨者变黑“的谚语。儿童长期来往的人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影响,以伙伴为例,儿童会模仿自己的伙伴,和伙伴产生最初的社会合作关系。蒙古谚语中的变黄,变黑“都是儿童社会化的结果。因此慎重选择和儿童长期来往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四)游戏的重要性
蒙古族注重通过游戏锻炼儿童。蒙古人的传统游戏是在蒙古族长期的朴素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它通过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发展儿童的身心发挥着其特殊作用“。蒙古族的传统儿童游戏有赛马。搏克。沙拉哈等。依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游戏能给予儿童模仿成人实践情境的机会。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五)禁忌教育法
蒙古族家长注重利用禁忌教育儿童。禁忌是指绝对禁止人们接触的事或人以及与此相应的禁忌观念“。禁忌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对于儿童来说决不能忽视其教育性“,蒙古族家长非常注意这一点。例如,孩子玩火,家长就会说不要玩火,晚上会尿床“,这就是一种禁忌教育。
(六)通过讲史诗培养孩子品德
蒙古族通过给孩子讲史诗与传说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品德。蒙古人的传说非常的丰富,化铁?F山“的故事脍炙人口,可以启迪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勇敢。顽强。拼搏和进取的精神;阿阑豁阿五子折箭的故事反映了团结一致就是力量“的哲理,他们广泛的利用历史传说来教育下一代。蒙古人世代传唱的蒙古英雄史诗竟达300余部(除去变体也有80余部)一个民族中流传如此多的史诗,这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蒙古英雄史诗与传说故事会影响儿童,让儿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家长在给孩子讲述史诗传故事时,通过赞美正面角色的勇敢。机智。拼搏的精神,无时无刻的传递给儿童自己的期望,促进孩子形成勇敢。机智。善良。蔑视邪恶的品德特征。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与传说中的正面角色很容易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学生喜欢模仿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儿童和青少年喜欢模仿那些有名望。有权势的人“。蒙古族史诗与传说故事中的正面角色,在其故事情景中,是那些能把事情做好的。代表正义的人物。因此儿童很容易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将他们的行为准则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榜样的力量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品德。
三。蒙古族家庭教育内容
蒙古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如蒙古谚语讲冬季的余寒直到春,老人的嘱咐给子孙“,父亲的教育是黄金,母亲的教育是智慧,哥哥的教育是利益,姐姐的教育是慈爱。家教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形式多样,有道德品质的教育,有劳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有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环境道德教育和生产知识教育。蒙古人在家庭传统教育方面,比较注重教育者也就是父母自身的形象。对于这一点,蒙古人常说的一句谚语就是六畜的前两只脚踩过的地方,其后两脚一定能够踩到“。同时,他们也十分重视对孩子们进行爱父母。爱家乡。爱民族的教育。蒙古人懂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是很难做到爱他人。爱社会的,爱父母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根本。
(一)道德教育
蒙古族历来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在蒙古族的传统观念中,道德规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吉思汗颁布的札撒中就有不少关于这方面格言。例如:凡子不率父教。弟不率兄教;夫疑其妻。妻忤其夫,男虐待具已聘之女,女慢视已字之男;长者不约束幼者,幼者不受长者约束;高位达官,信用亲近,遗弃琉逖;富贵之家,不急公而吝财;若是之人,必至流为匪类,变为叛贼。家则丧,国则亡,临敌则遭殃。我严加告诫,以防此弊“。蒙古族把家庭的道德教育提高到了关系到国家稳定安危的程度。首先,道德教育中比较注意的礼仪教育,如让孩子尊重长者,尊敬父母和老师。蒙古族的谚语说:金银可以获得。父母不能再得。“别看是鬓发蓬乱,也还是慈爱的母亲,别看是草檐茅舍,也还是可爱的家庭。“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不尊重父母和教师,要受到公众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在家中说话要和气,注意卫生,孩子们要学会团结人,养成纯朴的协作精神。尤其是要培养诚信,勇敢的品德。
再次,蒙古族强调的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此,蒙古人一般都不善于张扬。蒙古人在培养孩子勤奋务实精神方面,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念珠子(喇嘛用的宝贝念珠)。不如饮牛“;只要劳动,就能啃上骨头“。其实这些训言用蒙古语讲起来,十分生动,而且都是合仄押韵的。在蒙古人看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是比较实在的事情,他们认为培养青少年勤奋务实精神的有效途径,就是从小事做起,逐级深入。这样,他们尽最大努力不让孩子们成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眼高手低者。
(二)劳动技能和知识传授
在技能教育方面,蒙古族的家庭教育有着利用游戏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方式。如让小孩从小就用弓箭木枪做狩猎游戏,模仿成年人打猎。七八岁开始就要练习骑马驯马,十岁左右就开始摆弄枪支去射击飞禽走兽,十一岁时,就可以跟着大人学习打猎,操练射击技术。女孩在母亲的指导下,十一二岁开始学习刺绣和各种针线活儿,个个都成为心灵手巧的人。这培养了女子操持家务的能力也学习了各种社交礼仪。
(三)生产知识教育
蒙古族家庭会教育后代识别牲畜,诸如牲畜的毛色。性别。年龄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生产生活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四)传统文化教育
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民间口头文学起很大作用。自古对英雄信赖的蒙古族认为,男人如果是聪明的英雄,可以盖世。这些教育内容,一般都是借古代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教导的。历史上对成吉思汗的评述,更使其成为了蒙古民族崇拜的偶像。儿童。青年们都以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而感到自豪。传统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着青少年一代。
(五)环境道德教育
蒙古人在家庭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其子孙后代进行着环境道德教育。众所周知,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蒙古人在对其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时,遵循了自然法则,他们有意无意强化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
总结: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民族教育也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教育要植根于生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家庭是人一出生就投入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儿童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和周围的环境开始的。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家庭作为一个参照群体来认同,从而把家庭规范变成自己的生活准则。
蒙古族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言传身教式,重视培养后代忠诚。信义。矢志不渝的品德,同时,也不放松对身体机能的强化。正所谓,既有伟大的人格,又有强健的体魄。总之,蒙古族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挖掘它。研究它。认识它对于家庭教育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
论蒙古族的家庭教育
论蒙古族的家庭教育【348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