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讨论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的教学时,同仁们常常困惑不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符合现在这些学生的学情的?通过怎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胜任将来的幼儿园工作?笔者认为这其实就是语文能力的培养问题。因此,本文试从听说读写四论文网个方面,求解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
传统的看法是将语文教学视作语言的教学,将培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也即把语文素质中的智能素质放在语文教学中的最显眼位置。我们要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也应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出发。
但是,构建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不是学习语言知识,而是注重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洪镇涛。陈伯安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这样的实践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对语文能力的再认识是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进行教育的关键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有大的提高,语文学科的任务非常艰巨。现时语文学科的内容主要以阅读和写作。普通话。教师口语。儿童文学和幼儿园语言指导等科目形态存在于学前教育的课堂中。从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细究这些所谓的不同科目,其作为语文“的本来面目却很了然,它们各自虽或有侧重,但传统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依然成为教学中要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语文学科的教学,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文能力不可避免,既老生常谈,又常说常新。
(一)听话和阅读――主体感受和积累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过程。
学好语文,必须尊重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尊重他固有的规律进行教和学。正常的人从出生开始就是通过听说。口耳相传来接受。传递各种语言信息,学习语言表达的。在现代化社会,人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听话能力的强弱往往与人的发展构成正相关系。一个人不善于听,思维中语言信息比别人少,要做到会说善读能写很难。
而阅读,其作为写作基础的地位,更说明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关于写作以阅读为基础的观点,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说的: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还是不行的。“
本文所说的读一是朗读,二是阅读,前者是指课内,后者专指课外。课内朗读目的在于熟悉课文。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多是历代名篇佳作,具有代表性。学生要读懂这些文章,又要从这些名篇佳作中读出新意,从学习模仿升华为创造。创新,学有所用,就应该反复地读,在朗读中玩味课文。而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不停地赶课,一味地讲灌,朗读的训练就少了,学生动口的机会也没了。越是好的语文老师越注重课堂的朗读,包括老师示范的朗读。
课外阅读是要大量地读,广泛地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从其课文的内容来看包罗万象。从文体来说常见的就有记叙。议论说明。散文。诗歌。小说等种类。只有博览群书,下笔才有神,这是有道理的。一般来说,写作的材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在生活中,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二是间接从书本上得来的。这里讲的课外阅读正是与第二点有关。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现在,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当中,一方面课时安排大大减少,一方面课外的读书又形不成气候,所以要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起来,要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提高,难上加难。
读书的用处,还在于培养语感。语感不光是对于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也不光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而且又是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听读等言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感训练。我们学习语文,先接触的是其中的语言文字,最后才追求其意“。对语言文字没有感悟,就不能知其意,而读书对培养良好语感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潜能,以读促写,真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
(二)说话与写作――主体理解。领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由内而外的倾吐“过程。
从字面上解释,语“是说,文“是写。如果说听和读在语文课中更多地表现为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说与写更侧重于运用。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说的任务很重。从近几届学生参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普遍的反馈是,中职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普遍较弱。我们的学生不是不爱说话,而是在表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缺乏条理性。逻辑性与专业性,学了许多东西,不会说出来。更有甚者,当众说话时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产生说话怯场的情况,声音小,结结巴巴,不敢正视对方,这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不相匹配。
其实美国心理学会也曾对部分人群做过调查,最后统计结果,95百分号的人在众人面前说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5百分号的人极度紧张。说明当众说话紧张完全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但经过多次的训练和实践之后,紧张感就会降低。不过,行为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克服当众讲话的紧张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人们去多说多练。“
然而,我们许多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语文课上,老师只教识字。作文,很少训练学生如何讲话。所以,私下聊天还可以,当众讲话就不习惯了。从心理学上讲,当众讲话是一种习得行为。如果平时没有一定的练习积累,怯场就在所难免了。这需要阅读和写作。语音课或口语课甚至儿童文学等课堂上,老师更多的给学生以针对性的口语练习,把说“当做一项重要技能来训练。
至于写的方面,现在中职学前教育的作文课,已经几等于无了。虽然教师都懂写作在语文能力中的地位,但教学中写的地位还是明显地下降了。多数学生在写作上的消极态度也影响了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作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不得不使人深思。作文是一个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反映,一个人的作文写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强弱如何。
遇到写作,学生大多也有应付之法,百度成风,抄来的文章,粘贴来的片段,做的脸不红心不跳。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下来“,[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的精辟论述,对现在急功近利的,没有通过阅读来储粮备料“的学生来说,已不再有吸引力。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成了简单机械的抄袭者。
不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教学视野封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所知贫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只能从课本到课本。从形式到形式。从练习到练习。从工具到工具,必然只能举一无法反三,这样的教学必定拘谨。死板。僵化。没有生气“。[2]
因此,对于写作来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并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心里有话就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出来。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提炼,日久天长就能收到成效。
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论學前教育专业學生语文能力的培养【293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