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析劝导规律及其對教育者的启示【2321字】

时间:2023-04-27 22:19来源:毕业论文
浅析劝导规律及其對教育者的启示【2321字】

浅析劝导规律及其对教育者的启示

引言

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经济与技术


浅析劝导规律及其对教育者的启示

引言

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受到如网络。媒体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对于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劝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是一个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劝论文网导和教育,教育者需要探究劝导规律从而来找到一些劝导的方法和启示。

1。劝导与态度改变

态度改变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既有态度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态度过程,其实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和他人不断接触。产生相互的作用,并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改变自己的态度。别人通过各种途径和和向我们提供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引导我们态度改变的劝导过程。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根据最早对劝导和态度改变进行研究霍夫兰等人提出的态度改变的劝导模型,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刺激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刺激因素主要包括情境。劝导者和劝导信息。而内部因素主要是态度主体的特点。这些因素的不同特点会影响劝导的效果。

情境是影响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周围的情境如果使态度主体分心,那么就会极大地影响劝导的效果。相反,若是周围的情境对态度的改变起到强化的作用,那么就有利于态度的改变;其次,劝导者也是对态度的改变有极大的影响。劝导者是否令人喜爱。是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是否属于态度主体的参照群体等等这些劝导者的特点也会极大影响劝导的效果;再次劝导信息作为实现态度改变的媒介,也是影响态度改变的重要因素。劝导信息提供的论据是否有力。是否会唤起恐惧情绪等这些特点也是会极大地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的。

最后,影响态度改变的内部因素即态度主体的特点包括态度主体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年龄。性别的差异。智力的差异。人格的特征。认知的需要。自我防卫倾向。知识背景等等。

3。劝导的规律对教育者的启示

劝导也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这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劝导和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就影响态度改变的外部因素而言,影响态度改变的情境,是各种力量共同构成的。这其中群体的力量尤其值得重视,因此对于态度的改变要注重运用群体的力量。

这一点对教育者的启示是:要善于运用群体的力量来进行劝导。例如可以运用群体规范从行为服从开始逐渐转变态度。用组织要求和群体规范做诱因来引导,从行为服从入手,在行为习惯的推动下,实现其原有态度的转变。如对于学生爱迟到,时间观念不强的现象。就可以运用群体规范,实行对迟到的人就进行物质惩罚,这样大家都是公平的,行为都要服从规范服,以此来逐步改正学生们不端正的态度,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说教和劝服更加有效。

对于劝导者自身,劝导者若是令人喜爱。劝导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会极大地有利于劝导的进行,顺利实现态度主体态度的改变。

这对教育者的启示是:要掌握一些劝导的技巧提高可信度。这些技巧包括幽默地有逻辑地呈现劝导的信息。例如一位教师在教育学生们不要吸烟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技巧。他首先说学生吸烟有三大好处“:节衣。省粮。防盗。接着逐个解释这三大好处。节衣:学生阶段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若个这个阶段开始吸烟,烟中的尼古丁会阻止生长。影响身高,从而达到节衣的目的。省粮:长时间地吸烟容易搞垮身体,身体垮了,就会食欲不振,那么就省粮了。防盗:烟吸多了,会使呼吸道和肺部发生病变,从而导致咳嗽。哮喘。那么在寂静的夜晚,盗贼很远就听到了你的咳嗽声,就不敢去你家作案了。最后他还幽默地总结道:希望抽烟的同学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吸烟还有哪些好处“,为将来成为有名的吸烟专家打下基础。在其他同学金榜题名的时候,这些同学也能够在烟雾中庆贺自己拥有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的不断的烟龄。“这位教师正是运用了幽默而又有逻辑性的方式进行劝导。这样的劝导使学生在发笑当中能够有深刻的反思,能够很好地实现教育学生不要吸烟的劝导。

至于劝导信息,提供有力的劝导信息论据时要考虑单面论据和正反双方面论据的问题。霍夫兰的研究发现,对于教育程度低的人来说,单方面的论据易于使他们改变态度;而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来说,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跟易于使他们改变态度。

这一点对于教育者的启示是:在进行劝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提供单方面的论据还是提供正反双方面的论据。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如小学生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易于接受单方面的信息,因此对他们进行劝导和教育的时候就应该提供单方面的劝导信息论据。而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如高中生。大学生,他们学习的知识不断累积。阅历随着年龄也不断丰富。思维能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对他们进行劝导和教育时就应该提供正反双方面的劝导信息论据,使劝导信息更有说服力。

影响态度改变的态度主体的特征较多且复杂,这些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的差异。人格特征。认知需要。自我防卫倾向。知识背景等等。这些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劝导的效果。因此,弄清楚态度主体的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对于教育者的启示是:在进行劝导前,要明确态度主体的特征。如:就性别而言,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容易被说服。因此,对于犯同样错误的男女生就应当分开来进行劝导和教育。再如学生的自我防卫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那么对这类学生进行劝导和教育使就不易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而更适合在单独地劝导和教育。总之,影响态度改变的态度主体的特征是复杂的。教育者在进行劝导和教育前必须充分地考虑这些特征,从而使劝导顺利地进行,最后实现学生态度的转变。

劝导的规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劝导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在多学科的学习中多体会。在体会中多联系实际。在实际中多运用。

浅析劝导规律及其对教育者的启示

浅析劝导规律及其對教育者的启示【232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8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