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学生品格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4)14-0076-04
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院校达1003所,占高校总数的90百分号,工科在校生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的论文网32百分号。数以百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分布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各个岗位,他们的品格不但影响个人的发展,更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青岛滨海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大力营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环境,将培养思想品质好。工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现场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学生品格养成教育体系。
一。品格养成教育的目标
品格有其确切的性质“,这种性质正是一个人内心的价值所在。良好品格的内涵就是美德,诚实。公正。勇敢。善良,是行为良好的内在动力[1]。品格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具备良好的品格成为社会用人的首要标准。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青岛滨海对青岛地区100家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单位招录毕业生最看重的品质是诚信和敬业爱岗,将其放在首要位置的用人单位占76百分号,远远高于职业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工作经验。形象气质。学历等。对已接收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责任心。诚信度的满意度较低[2]。对于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而言,就业后大部分面向生产现场,从事较为艰苦的生产工艺。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线技术工作,因而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学校在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工科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目标定位,创建了以学生品格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渗透课堂内外的实践训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创新为重点的CPPT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中,C代表Character,指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工科大学生品格养成教育;P代表Practice,指渗透课内外的实践训练;P代表Production,指面向生产一线的工学结合培养形式;T代表Technology,指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CPPT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将工科大学生品格养成教育目标定位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最基础性的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人文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系统的品格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工程职业思维,养成习惯,形成品格,最终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品格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
学校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环境育人体系三个维度入手,着力构建显性与隐性课程结合。实践与理论互融。文化与制度建设并行的品格养成教育体系。
(一)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包括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和面向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工程素质系列课程。教育教学隐性课程。
1。通识教育系列课程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强调通过统整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成为健全的人[3]。通识教育系列课程是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开设的,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公共课程。课程分为人文社科。自然技术科学和外语三大模块。除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置的思政。法律。历史。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体育。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课程外,学校还增设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社交礼仪。创新思维等课程。
2。工程素质系列课程
工程素质是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工程人才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综合表现。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比较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表现为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质的内涵,学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到系列课程和训练中,使素质要素在各门课程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工程素质系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质量意识以及工科的职业素养。具体课程设置:一年级开设自然科学概论。专业导论课,让工科学生熟悉和认识工科专业;二至三年级开设职场心理辅导。员工与企业等课程,让学生了解未来将面对的企业和岗位,以及将从事的工作,帮助其做好工程职业生涯规划;四年级开设创新设计方法。质量及安全管理课程,与企业员工培训接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工程素质系列课程中,除了专业导论为各专业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灵活安排课程开设时间。
3。教育教学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当前,许多教育学家一致认为,隐性课程是德育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学校德育。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隐性课程是活教材“,是没有被正式列入正规课程计划但又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通过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有意无意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教育因素[4]。学校非常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如以德字命名的建筑物。震撼人心的院士长廊。步伐整齐的早操锻炼。庄严的学校教师誓词。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滨海精神。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滨海作风。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育人理念。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青年学子的比学赶超等,这些隐性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主动追求更加充实的精神生活,最终发展成为全面和谐的实用型人才。(二)实践教育体系
近年来,针对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建立了以大学生品格养成为核心,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活动设计为载体,以社团文化活动为平台,以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为保障“的实践教育体系,坚持把加强实践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品格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着力做好转观念。重保障。求实效三方面工作,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1。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
养成教育活动包括早操。读书。普训。收看新闻。卫生保持等,逐渐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坚持完成某项工作的品质,同时也起到拓宽视野。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作用。一是坚持集体早操活动,并每学期开展体育达标测试。测试不限次数,直至达标为止。二是开展读书活动。学生在校期间阅读专业之外的书籍不少于15本,要求其中至少读1本文学类。1本历史类书籍。学校开发了网上读书考核系统“,学生可以自行预约网上考核时间,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读书活动的考核。三是坚持每晚20分钟的普通话演讲训练。普通话演讲训练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班每天安排4名学生进行指定的脱稿演讲。演讲训练根据年级。专业的不同而设计,包括热点话题类。思想政治类。励志类。新闻类。娱乐类。求职类。科技项目类等。学校将全国普通话测试纳入毕业资格审核,要求学生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四是坚持每晚收看新闻联播。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收看的同时记录新闻要点,既养成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锻炼学生速记能力和书写能力。五是坚持卫生清扫活动。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卫生区域,责任明确,学校负责检查考核。这种卫生清扫活动,养成了大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强化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
2。学生科技活动
工程专业的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各类科技活动中,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严谨态度的养成。学校成立科技创新联合会,下设电气控制分会。电子竞赛分会。机械创新分会。建筑模型分会等,学校每年组织相关专业工科学生参加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专业赛事。学校还针对工科专业学生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彩灯设计大赛。智能车比赛。结构设计大赛等专项科技活动。一系列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
3。社团文化活动
校。院两级除了组建各类文体。科技类社团外,还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分钱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拥有5000余名成员,先后举办十几次大型无偿献血活动。一分钱基金会“连续举办十届爱心拍卖活动,共筹得义卖款15万余元,捐助困难学生近千人。学校坚持开展随手捡拾校园垃圾的弯腰工程“。师生互致问候的微笑工程“等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蕴养着青年学生的精神品格。
(三)环境育人体系
环境育人的表征是营造一种氛围,即学校中为成员所体验到的。影响成员行为的。以成员集体行为感知为基础的。相对持久的学校环境特性[5]。
1。德育环境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成立校。院两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院部德育工作渠道和公寓德育工作渠道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健全德育规章制度,从严治校。从严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德育服务体系;改革思想政治课程考核办法;加强德育理论研究,设立山东省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基地。
师德建设是营造德育环境的重要内容。学校在教师中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任课教师对学生良好品格养成教育负责的意识。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每年评选校。院两级滨海名师。德育骨干。德育专长教师等,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
2。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保障学生品格养成教育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的保障,同时也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外在表现。学校制定了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成绩考核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学生操行等级评定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以和谐的方式保证管理者履行职能。
3。文化环境
文化是制度的非正规形式,表现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观点和信念。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通过凝练办学理念。打造社团文化和公寓文化。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制定系列规章制度等,提炼学校的控制文化。信任文化。效能文化特性等要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无声的教育。如学校45座教学楼。办公楼和公寓,均以德“字命名,如启德楼。明德楼。厚德楼。陶德楼等;学校投资100余万元修建的名人广场,伫立着59座古今中外名人雕像,每座雕像下面都刻有名人警世格言;学校建设1万余平方米的博物馆,下设自然馆。油画馆。书画馆。陶瓷馆。中国文化馆。外国文化馆。校史馆等,成为全校学生的艺术殿堂。优秀文化环境建设,使工科大学生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人文素养。
学校通过实施系统的工科品格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人文科学素养。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得到明显提升,为走上工程技术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的德育经验多次被媒体撰文介绍,学校也先后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学校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本科生就业率分别为93。97百分号。92。41百分号。93。72百分号,分别位列山东省本科院校第四。第三。第二位。其中,工科本科毕业生凭借思想政治觉悟高,踏实敬业,吃苦耐劳“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就业率在各学科中名列前茅。
(青岛滨海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CPPT现场工程师“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J12,主持人:翟明戈)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学生品格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
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學生品格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460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