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4―0018―02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指戏剧舞台上演员所用的面具,后引申为人格。通俗地理解,人格就是指人的品论文网格,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道德人格是指作为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的集结。也可说道德人格是人的位格。性格。品格的统一。“〔1〕(P494)它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与外在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并融合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具体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优良道德的支撑,我们应该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让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道德主体实现个体人格和谐,实现个体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和谐社会视阈下我们应注重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
一。和谐的道德人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柱
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人在人格上的体现,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们所期望的各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品质,其内涵是指人格各要素与道德因子的结合,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及其过程的集合体,是人格的一次升华,是人格和谐的真正完成“。〔2〕(P11)和谐的道德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柱,这是由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和道德人格在个体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黑格尔曾说,‘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就如同有机体与各分子之间的关系一样:有机体赋予各分子以生命,各分子则赋予有机体以活力’。〔3〕(P149)社会的共同利益在历史上都是由作为个体的个人所创造的,只是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它们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和状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所不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自由个性“的生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的建设依赖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能动性创造。社会不过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社会关系通过每一个现实的个人的实际活动被创造出来,并且由每一个现实的个人来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和谐社会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和谐的道德人格又是成为一个和谐人的本质规定性。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现实的个体都是具有道德意识的存在物,是具有一定的道德人格的能动的主体“。〔4〕(P5)道德人格在个体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首先,道德人格具有驱动个体进行道德行为的动力功能。道德人格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构成了个体道德行为的动力系统。其次,具有价值导向功能,为道德行为规定方向和目的。道德人格中的道德理性因素是道德行为的向导,个体在道德行为上应该做什么,为何而做,如何去做,都是人理性思考的结果。没有道德理性,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个体道德行为受道德人格的支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因此,和谐的道德人格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二。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
道德人格是道德知识。道德素养及道德形态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道德知识是道德人格生成的细胞和基础条件,道德行为总是以道德知识为基础;道德素养是人的道德素质及其养成度,它是道德人格养成的内核,也是道德人格的雏形;道德形态是道德人格的外形,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它作为展示道德人格的窗口,又必须以道德知识作基础,以道德素养作底蕴,才能完整地体现道德人格。从认识论角度看,和谐道德人格的形成也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我们从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来分析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
1。个体对道德人格三要素的认同和实践是构建和谐道德人格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和谐道德人格的生成取决于道德主体对外在道德知识的学习理解,以及外在道德要求对道德主体的制约性。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人在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时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必然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道德人格也正是人在对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进行反思时对自我的把握,并在认知。接受社会道德要求时上升为道德自我。因此,道德人格的生成需要对一定的道德规范及其所蕴涵的道德必然性和道德规律有所认识,形成道德理性体系,为道德主体整合其行为动机和调整其现实行为提供支持。但是,道德认知不会自动生成,需要通过教育等方式把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道德主体,促使道德个体认知。接受。认同,从而逐步形成和健全个体的道德心理。
其次,道德主体对社会外部的道德要求与自身实际情形相对照产生思想观念上的选择认同。道德认知是道德人格生成的基础,但知识并不就是美德。主体进行道德选择的关键是其自身和社会的特定需要。“〔5〕(P136)道德人格的形成还需要对道德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转化浓缩为道德素养的合理内核,促进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人格生成的主体认同。个体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使道德主体能够深刻理解道德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激发道德主体努力实现道德价值的道德情感,产生克服困难。排除阻碍去实现道德价值目标的道德意志力。经过道德生成的主体认同,个体道德人格已初具雏形,但还不成熟。不稳定。
最后,道德形态的塑造与提升。道德主体在通过道德知识学习,接受外在道德要求,并内化为自己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道德要求,遵循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道德人格是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人格的生成离不开道德实践。但是,偶尔一两次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并不能全面体现个体的道德人格,只有在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支配行为的道德观念。意识深深融入到个体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内化为个体的道德信念,使道德行为变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道德品质才最终完成。由此可见,道德人格生成的自觉实践,实际上是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强化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过程,以致最终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
2。社会整体环境的优化与和谐是构建和谐道德人格的保障
首先,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一个社会和谐与否,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人格的塑造要实现和谐的目标,前提是使国人认同现代价值观,明确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要把人们追求的目标整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去践行它,使自己成为合乎社会要求。推进社会进步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其道德人格也得以提升,向着和谐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迈进。
其次,完善社会运行体制,为人的健康成长和良好道德人格的养成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和谐道德人格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在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而成的,是社会发展和趋向和谐的过程中社会对人模塑的结果,是社会系统各种力量积极作用的成果。当今社会存在诸多影响稳定的因素,如收入差距加大。失业率较高。公职人员的腐败。环境污染等,这些消极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也影响到和谐道德人格的塑造,容易引起国民的心理焦虑甚至会阻碍社会进步。塑造和谐道德人格,必须积极实施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高度重视。关爱弱势群体,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些社会运行的体制和机制,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也是塑造和谐道德人格的有利条件。
最后,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崇高的德性是道德人格和谐的重要标志,德性的力量使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协调个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和谐社会背景下塑造和谐道德人格,必然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诉求。道德人格的和谐始于内在精神的和谐,健康的心态。和谐的思维。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是和谐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和谐道德人格的精神基石。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应该依据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结合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人格标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能引导我们积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更宽广的视野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在构建和完善着自己的道德人格。
和谐社会与和谐道德人格之间既相互依存和支撑,又相互同化和改造。和谐道德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只有以人为本“,正确认识人的道德人格形成规律,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同时不断完善人的道德人格,才能达到人格和谐的境界,进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力量。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
和谐社會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340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