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面临的挑战及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4)05-0053-04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论文网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1]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主义者。党的十八大后,总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2]他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对青年主义者培养工作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作为青年的聚集地,要把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主义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的重要意义
青年者,国家之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把握住青年,谁就可以把握未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年一代的培养。
(一)培养青年主义者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措施
中国党是用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因此,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主义者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措施。
青年学生是一个知识程度较高。思想较为开放。思维较为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社会经验相对匮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和成熟,容易产生偏激想法,对西方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观点缺乏鉴别力和敏感性,容易受其影响。另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社会也出现了贫富分化。消极腐败等不良现象,而西方敌对势力往往以此为借口,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加大渗透力度,恶意放大个别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效应,扰乱思想。混淆视听,青年学生即是其渗透的重点对象之一。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真理的优势,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加大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增强青年学生对主义的认同感,用马思主义理论牢牢占领广大青年的思想阵地,毫不动摇地坚持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而保证党长期执政除了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外,希望在青年。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就是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命脉牢牢掌握在主义者手中,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二)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是由其历史使命决定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因此,在高校中培养大批青年主义者,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中国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办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政治素质高。立场坚定。忠于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也证明,我们不仅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在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和学者,而且也培养了一大批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坚定的主义者。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应当把培养青年主义者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
(三)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青年主义者的基本要求与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根据青年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培养青年主义者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党史。GM史和改革开放教育,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大局意识,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走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道路。概括起来,就是青年主义者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具有坚定的主义信仰;二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感;四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应该说,这种素质要求既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当代青年的发展愿望。
当代青年身处社会大变革时期,他们对自身的追求。发展考虑得较多,从小就为了未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外语。学唱歌。学乐器,从小就接受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相应的价值引导和道德教育却往往被忽视,在人生理想。价值观上往往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因此,在高校中开展青年主义者培养工程,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二。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面临的挑战
自2007年团中央下发青年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社会形势和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高校在培养青年主义者的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网络新兴传播媒介的快速兴起对培养方式的挑战
近年来,微博。微信。QQ群和各类社交网站等都成为青年学生最热衷的交流园地,这些新兴传播媒介与传统的媒介相比有三个较为典型的特征:一是开放性,网络新兴媒体的传播和影响是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的,尤其是微博和微信的广泛应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和其他人沟通,甚至是从未谋面的人;二是互动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与宣传教育功能基本上是单向灌输的,主体与客体的界限非常清楚,而网络新兴媒体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广阔平台,人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送者,尤其是随着个人受关注度(或是粉丝人数)的快速提升,反过来又极大地刺激了个人参与的热情;三是不可分辨性,虚拟性是网络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关键特征,在网络媒介上,虚拟的个体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虚拟的活动,这就造成了信息的杂乱无序“和真假难辨“。这些特征交织在一起,给青年主义者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多元化的价值观对青年主义者价值观培养的挑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融合也在日益加深,社会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阶层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和分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从而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观,这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大学作为思想的集散地,自然也成为各类思想和价值观碰撞。交锋。传播的地方,大学生人生阅历简单,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自身的判断标准,年少冲动和感情用事又恰恰使他们在面对各种思潮的时候表现出接纳的盲目性,而强烈的自立意识又很容易使他们高度自信,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甚至攻击性。在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冲击以及自我意识的影响下,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反权威思想。反传统思想在青年学生中颇有市场,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英雄主义成为他们梦想成功的途径。这些都加剧了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的难度。
(三)社会转型期中社会矛盾激化对青年主义者培养社会环境的挑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到了矛盾凸显期,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即: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4]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实也在开始显现。其中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阶层差别,成为当今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国有企业改制。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这些现代化中绕不过的重大举措,衍生为尖锐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着压力感。失落感。孤独感。急躁感。不公平感等。这些群体心理的存在,更容易使无名之火燃烧,人们动不动就走极端,心理底线和行为底线一再失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青年主义者的培养,一方面显示了其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其艰巨性。
三。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途径
(一)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中培养青年主义者既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全面。深入地推进这项工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获得提升和突破,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这是我们正确开展工作的前提。青年主义者培养的核心和本质,就是用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青年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5]笔者认为,实施好这项工程,需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让青年学生增进对社会实际的认识和了解,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同时,熟悉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实现民族复兴。祖国强盛而积极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日常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学生骨干的跟踪培养机制,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骨干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良好习惯。三是前期选拔和后期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让青年主义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提高。建立重点培养对象信息库,切实加强跟踪培养,为他们的成才发展提供切实帮助。各级团组织要探索完善定期向党政部门积极举荐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积极推动把青年主义者培养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培养规划,推动党委。政府把优秀的青年人才纳入相应的后备人才培养范围。
(二)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的基本途径
应该说,在团中央下发的青年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已明确了培养方法和途径,如对大学生骨干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对共青团干部要通过理论研讨。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出国培训;对青年知识分子要通过社会服务。国情考察。高端研讨等。并明确提出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格局。这是培养青年主义者的纲领性文件。笔者认为,在坚持纲要“精神的同时,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还必须结合新的情况和高校实际,探索一些新的途径。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重四抓“:第一,重情感。抓信念。情感因素是人的认识形成的重要因素。青年大学生具有年纪轻。阅历浅。易冲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对价值的追求。对意识形态的辨别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以及他人情感的左右。因此,在进行培养时要善于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只有掌握了他们的情感变化,才能因材施教“。培养青年主义者,重要的是抓理想信念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加之中国转型期各种乱象的产生,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受到了质疑,各种非主义甚至反主义的思潮开始滋生蔓延,主义过时论“和失败论“等错误观点冲击着年轻人的头脑。因此,我们必须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强化青年的主义信仰教育,增强主义科学理论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统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重层次。抓机制。青年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特别指出要加强机制建设,要通过规范培养时限。科学安排内容等途径健全培养机制。对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来说,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构建校。院。班三个培养层次,覆盖学生社团干部。理论学习骨干等每个群体以及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等多个层面;二是要建立选拔。培训。使用机制;三是要建立学习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四是要建立跟踪培养机制以及骨干和准骨干的联系和辅导机制。
第三,重效应。抓榜样。榜样教育历来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榜样具有十分重要的辐射效应,能够起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群“的效果。因此,在培养青年主义者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发掘榜样,比如身边的优秀同学。杰出校友等。这样的榜样生活在大学生中间或与大学生存在共同点,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榜样教育对培养青年主义者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重平台。抓载体。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要注重搭建平台和借用载体。要给他们提供思考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发展的平台,努力引导他们剖析社会。批判现实。思考问题。加强交流,更全面地发展自己。要全方位地利用各种载体,形成培养青年主义者的立体网络。一是要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用系统生动的教学活动夯实广大学生的主义理论功底。二是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利用高校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尚的校园文化形成培养青年主义者的合力,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网络。橱窗等宣传阵地,确立主义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三是要积极发挥实践锻炼活动的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成熟成长。四是要积极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培养功能,让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总之,培养大学生青年主义者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高校要深刻认识培养大学生青年主义者的战略意义,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青年主义者培养工程“。
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主义者面临的挑战及途径探索
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挑战及途径探索【596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