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小学高段的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式教学法,其中有一种就是小学数学发现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注意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发现教学法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比如在2001年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依然提到了动手实践、探索发现、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施发现教学法,对学校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在传统接受教学法的基础上,适当实施发现教学法,讲授中多启发引导,发现中多参与合作,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达到和谐共存,这无疑将是新一轮课改的热门课题。论文网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了解小学数学发现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以及对小学数学发现教学法的问题研究,可以提出符合当前小学高段数学发现教学法课堂运用的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意见,帮助小学数学发现教学法在今后的课堂上得到更高效的运用,为高效课堂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小学数学发现教学法在课堂上得到更高效的运用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发现教学法的教学重心是有意地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和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心。这避免了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单向灌输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分析论证能力。 师生平等交流,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小学高段数学发现教学法将发现学习引入数学教学,有利于改变以往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它注重体验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自主发现学习,主动发现,主动探究,主动解决,最后能应用于解决新的问题。这有效避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被迫接受,学习质量得到了保证。“问题”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内在动机和驱动力。设置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问题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实现了一直以来提倡的教学相长。
小学数学发现教学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和理念。它使学生处于质疑解惑的情境之中,经历了阅读感知──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创新学习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发现教学法正是让学生不止步于老师和书本的解释,不盲目相信权威,在怀疑中进行探究发现。因此,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其创造力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从而逐渐走出厌学苦学的怪圈。 小学高段数学发现法应用的观察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