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模仿《熊出没》系列动画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

时间:2023-10-03 09:24来源:毕业论文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解释幼儿模仿行为的发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章节重在详解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由来与基本内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解释幼儿模仿行为的发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章节重在详解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由来与基本内容,让读者在阅读案例分析时有更为快速且的理解。

3。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由来

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Bandura)所创,该理论收录在他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中。他通过对幼儿的一系列研究与实验,提出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自我效能,从而形成了对教育学影响深远的社会学习理论。[2]

班杜拉在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初期阶段,班杜拉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而后,给实验组幼儿都播放成人踢、打充气娃娃的影片,对照组不进行影片观看。然后让两组的幼儿不受拘束地玩充气娃娃,发现看过影片的实验组幼儿踢打娃娃的行为比之没有观看影片的对照组幼儿整整高了两倍,可见观察暴力影片对幼儿施暴行为的影响之大。从中可推测,实验组幼儿由于观看带有暴力行为的影片而进行了模仿。之后,班杜拉又将被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观看影片并且看到示范者获得了奖励;于此不同的是,第二组观看影片的幼儿看到示范者受到了相应的惩罚;第三组则只是单纯观看了影片,既没看到示范者获得奖励也没看到其受到惩罚。再让着三组幼儿与充气娃娃玩耍时,第一组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的行为最不具攻击性,第三组则居中。当鼓励三组幼儿模仿影片示范者时,他们都表现出相似的攻击性行为。通过实验,班杜拉认为,幼儿的行为可经观察之后发生。经过影片的观看与观察,事实上,三组幼儿都学会了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发生与否,或者说发生几率的大小则受到示范者行为后果及自己是否被期待做出相同举动的影响。于是,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人便能进行学习。这种学习行为现与否和学习者本身对行为后果的预测有很大的关联。[3]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社会学习理论。高申春在《人性辉煌之路—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说到,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基本定义界定为“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4]

此外,部分学者将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核心要素概括为:三元交互决定论 (tri adic reciprocal determinism),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14]。于此三者要素而言,讲述环境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是三元决定论,学习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观察学习的要素上,在过程中个体特性所具有的作用源于自我效能感。

3。2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观察学习理论文献综述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班杜拉曾提到,一个人的绝大多数行为是他观察他人示范的过程中习得的。“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能力使人们能够获得较复杂的、有内在统一性的、模式化的整体行为,而毋需通过行为主义设想的那种沉闷的尝试错误逐渐形成这些行为。”[5]通过观察,人们对示范者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个人行为从而减低自我尝试的错误发生几率,便于对新情境做出更快速的反应。由此可见,观察学习是一种比简单模仿更为复杂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在班杜拉的划分中,有以下四个部分,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还有动机过程。

 (二)三元交互理论

“从社会学习的角度出发,心理的机能就是人、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交互的(reci]:foca1)一词是就事件之间的相互行动的意义说的,并非指一些狭义的相似或相反的对应反应 幼儿模仿《熊出没》系列动画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67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