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十月胜利后,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列宁 没有把理论视为教义,他把理论立足于现实生活,为经济落后的俄国,带来了福音。在实 践中推动“战时主义”改为“新经济政策”,对以后的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借鉴,并且从生产的角度说明了对未来社会的理解。“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社会主 义制度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3]也就是说,“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4]而这里主义就应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之 外,列宁十分重视公有制,只有富裕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的公平才会尽可能的实现, 这就指出我们需要经历较长时期实现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的目标。
主义传入中国并与实际结合后,也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探索,创 造性的提出矛盾学说。这些新认识发端于时代任务与现实生活。为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缓慢转变,必须消灭阶级,实现社会平等,进而步入大同社会。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 的具体路径。消灭阶级意味着私有制的废除,公有制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才能进入我们 所憧憬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成为享受其中的一份子。此外,注重社会公平,主张 按劳分配,反对剥夺农民的劳动成果,重点解决分配上的不公正, “既反对平均主义, 也 反对过分悬殊”[5] 。人民都应当得到尊重,否则是对人民的放弃与背叛。
在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深入探索,创造性的 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炼概括,是历史与实践 的结晶,纠正片面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盲目扩大公有制的范围和提高公有制的程度的 做法,在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践 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坚持和发展了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着眼于人的物 质生活改善,而且上升为人的素质提高,明确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与 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一致。胡锦涛又提出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也拓展了认识社 会主义本质的思路。共享发展理念是从理论与现实的接洽处孕育而生,密切关注时代的变 化,而脱离了这一点,无不视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背离。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本质的发 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虽然学术界也存在一些争议,但这是迄今为止对 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最为简洁、精炼回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共享发展理念展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精神 共享发展理念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理念需
要紧扣时代的变化,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它是我们实践中的指南针。随着经济发展速度 与模式的转变,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资本的崇拜充斥着现实生活,为社会主义 本质异化论者提供了滋长的空间。对于部分人的质疑,共享发展理念以新的姿态回击来自 各方面的冲击,从多方面展现着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性。文献综述
1。物质基础是共同的 从当时生产方式关注的现实问题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7]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能够 发展的重要缘由,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生产力缺乏的事实,决定了发展生产力任务的艰 巨。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社会发展努力达到的目标,需要生产力的基础。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发展的成果才不会聚集在少数人中,而是由全体人民共同拥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 革,是建立在具备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即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前提的。如若 不然,共享发展难以获得生存的空间,只能表示为原生意义的部落。“通过社会生产,不 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能保证他们的体 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挥和运用。”[8]可见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享目标的前提,实现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后,资本增值会湮没在历史之中,人类会转向自身的全面发展,回归本 真而不再囿于汶汶之物。因此,共享发展理念将指导人类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继续积累理 想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因而在把握时代的行进中,发展生产力又何尝不是我们需要继 续完成的一项伟大的工程。 共享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塑与内蕴延伸(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