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致谢 15
附录 16
1前言源G于J优L尔V论N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自20世纪以来,主观幸福感正在成为人们重要的话题,在社会经济不断改善的中国,人们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主观幸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是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更是一个反映现代社会中各个阶层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心理学参数。[1]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支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刚成年且刚开始接触社会,本应是大好青春年华,却总屡屡爆出跳楼自杀,打裸条等一系列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的事件。为了帮助大学生理解幸福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指数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成人的依恋类型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成人依恋类型指成人在人际交往中,或者在情感联系中所持有的态度类型,是一种在处理人际问题中的倾向性,它决定了个体人际关系中愉悦或焦虑等情绪感受,亲密关系行为的积极或退避。[2]本文采用成人依恋量表(中文修订版)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来收集研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期探析大学生依恋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希望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主观幸福感,并且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提升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2基本概念界定
2。1依恋
2。1。1早期依恋的含义和类型
最早进行依恋的研究的科学家是英国的精神病学家Bowlby,在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了依恋概念和理论架构,将依恋定义为一种建立于婴儿与他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特殊的感情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之间的生活,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社会性联结。[3]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他是婴儿在同主要抚养者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依恋的形成有助于人类适应生存,尤其对于婴儿早期适应性的提升,及婴儿终生适应倾向性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MaryAinsworth首创陌生情境测验来调查婴儿的依恋。在测验中,观察婴儿在测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根据不同个体之间对比得出差异,最终把依恋分为三种形式的依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近期,发展心理学提出,第四种早期依恋类型:组织混乱型依恋。(见表1)
表1早期依恋类型及其特点
分类 特点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安全型依恋 把母亲看做“安全基地”,母亲在场时将母亲作为探索的安全基地,能安心玩耍;母亲离开时会出现分离焦虑,母亲回来后立即表现出很亲近,这类婴儿占65%-70%。
回避型依恋 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不反抗、不焦虑;母亲回来时他们也不理会,这类婴儿实际上并未与母亲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这类婴儿占20%。
矛盾型依恋 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紧紧地靠在母亲身边,很少有探索行为。母亲离开时显得很苦恼、极度反抗,但是母亲回来时他们的态度又很矛盾,既需要又拒绝,这类婴儿占10%-15%。
组织混乱型依恋 这类婴儿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极度的压抑,混合了反抗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模式,对养护者的态度犹豫不决。当母亲回来时不知所措,在不同的重聚场景中同时表现出接近或者逃避这两种模式。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主观幸福感(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