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德教育方式单一化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教育方式的改革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新型的教育方式,但理论灌输仍然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顾名思义,灌输就是灌注、输入的意思。“这种道德教育模式将道德教育过程看作仅仅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而所施加的道德影响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从小学到大学,从数十人到数百人,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面此,很多教师也感到无能为力。因为,教学内容完全是按照学科体系确定的,教师无法完全摆脱当前“主流的”、“标准的”教学方式。在这种以教师讲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难以实现理想化的师生交流对话。通过理论灌输,学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但实际上只是抽象的教条的道德知识,不仅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文,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加剧了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的情况。因为其单一化与格式化的教育方式,使道德变成了在课堂上谈论的东西,而不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东西。即使部分教师渴望创新教学方式,但在各种压力之下,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回归了“主流”。在走访徐州部分学校的教师时,半成以上的教师认为硬性灌输、讲授抽象乏、划书背书等不恰当的教学方式是造成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容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单向的理论灌输教育方式,其单一化和格式化的特点最终导致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互脱离,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其后果是造成学生只求掌握并接受相应的道德知识,而忽视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道德教育目标政治化
在我国,道德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为历朝历代所推崇,道德与政治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修齐治平”到“内圣外王”均是将道德与政治结合起来,依靠政治化了的道德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文护封建统治的正统与稳定,竭力调和社会矛盾。在这种道德教育传统的影响下,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道德教育也毫无例外地与政治目标联系在了一起。在带有政治色彩的道德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借助道德教育传播意识形态和政治口号。这种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忽视个人的发展,背离现实生活,过多地强调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服从关系。道德教育成为阶级斗争和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并且这种手段在文革时期发展到了极致。无以复加的政治狂热与偶像崇拜所导致的是一种恐怖的让人难以置信的群体无意识现象,而它所带来的破坏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当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道德教育又受到了优先发展经济这一政策的影响,以经济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道德也要让步于经济的增长。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当地企业的恶意竞争、垄断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无论是道德教育向政治倾斜还是让位于经济,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的道德教育无一不体现了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是在实用主义的误导下,道德教育过多地注重和推崇社会价值,强调社会利益,遮蔽了道德教育中作为个体的生活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探寻。实际上,生活是个体生命的经历与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是一个深刻的追求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工具理性主义指导下的道德教育,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基础,无视人的生命与生活,这种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回归生活:道德教育路径的新探索(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