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现象探析(2)

时间:2018-09-12 09:27来源:毕业论文
从施暴者和作用对象来看,大学生冷暴力倾向及应对态度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成长环境、性别以及专业,往往使得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冷暴力态度。面对冲


从施暴者和作用对象来看,大学生冷暴力倾向及应对态度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成长环境、性别以及专业,往往使得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冷暴力态度。面对冲突,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冷暴力倾向,冲突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建设性影响较大;“理科生面对冲突在心理上和行为表现出巨大的反差, 文科生在行为比理科生更积极”[2];在性别关系上,冷暴力更常见于同性之间;在处理人际交往矛盾时,男生相比女生更直接、暴力,而女大学生更偏爱使用冷暴力来应对人际冲突,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针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7%的大学生认为“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倾向于使用冷暴力解决问题”。“生活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女大学生,个性更具有时代的特色。在人际交往中,她们更加关注自我,张扬个性,这使得她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 [3]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行为的作用双方——施暴者与受暴者呈现不同的群体特点。施暴者一般存在性格缺陷,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缺乏辩证思文,存在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不会换位思考。当欲求不满或遭遇挫折时,如果不能以便利的方式找到宣泄负面情绪的合理途径,他们便不自觉地将不良情绪宣泄、传递给别人。被施暴者一般是在地域、家庭条件、外形、能力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上帝宠儿”或劣势地位的“上帝弃儿”,他们有的性格过于强势,有的孤僻而“不合群”,还有的为人处世方式方法不为大部分人所欣赏。当遭遇冷暴力时,他们的行为方式无外乎两种:其一,“冷处理”,采取容忍的态度;其二,“热处理”,即展开防御性攻击,表现出所谓的“畏缩性性格”和“爆发性性格”[4]。
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角度看,不少大学生深受“冷暴力”之苦,急需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当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时,他们常感到委屈、孤独、偏执,“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中,被排挤,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会导致心理扭曲,影响人格的形成发展,还会导致学生有退缩性人格或性格暴躁,富有攻击性,使学生不自信,自卑感强,不敢与人交流” [5],这些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心理疾病,“相关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的统计信息显示,同比去年,由于校园冷暴力引起的青少年心理疾病人数猛增了30%(王凤,2008)”[6],可能还伴有失眠、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人际关系紧张会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难以静下心来全力投入学习,而学习能力下降势必会影响学习成绩。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大学生处于18-30岁的阶段,主要矛盾是“友爱亲密对孤独”,班杜拉也指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和协作中,如果一个人在以往的人际交往中总是有失败经验,长期体会孤独感,势必不能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难以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冷落和边缘化,在集体生活中丧失最基本的团体认同感,他/她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人格行为障碍。一些大学生就此沉沦,产生厌学情绪,提前结束学业走向社会,尤其是,有的大学生可能因为对学校或社会现象的不满,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选择,以自杀、加入犯罪团伙、对周围的同学实施暴力等方式走向社会的对立面。“马加爵事件”就是于此的一个例子。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现象探析(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29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