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兴趣发展 15.1% 27.2%
2 为了消遣娱乐 50.9% 34.5%
3 为了考好成绩 34.0% 38.2%
由表3可知,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分别为:“兴趣发展”占15.1%、27.2%;“消遣娱乐”占50.9%、34.5%;“考好成绩”占34.0%、38.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3]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就会采取与态度相应的行动。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主要以消遣娱乐和考好成绩为主,相比于体会书籍的文化内涵,学生更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阅读的功利效果,难以达到课外阅读的培养效果。
表4: 老师和家长指导课外阅读书情况统计
序号 答案 (7)班 (8)班
1 老师要求,但不指导 9.4% 9.1%
2 家长要求,但不指导 17.0% 21.8%
3 老师有时给予指导 24.5% 30.9%
4 家长有时给予指导 20.8% 12.7%
5 完全没有给予指导 28.3% 21.8%
由表4可知,两个班的老师及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但不指导”及“完全没有给予指导”超过50%的比例。这就说明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曾经接受过老师或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受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限制,小学生要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正确引导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4]然而,通过对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的访谈,教师均表示难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规定教材内容的教学已是不易,实在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部分教师推荐学生的主要是教辅书及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拓展书目,至于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阅读并不关心。部分教师则将课外读书活动处理得像教学活动一样,要求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读书,选择一致的书目,布置摘抄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等学习任务,学生的个性遭到“扼杀”。
同时,根据教师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影响的调查发现,教师的功利性指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学生的畏难心理、不会自主选择书籍、未掌握正确阅读方法等问题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另外,学校没有建立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学生缺少充足的课外阅读资源,造成了阅读面的狭隘和偏离。
(二)成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仍然存在“偏食”、主体地位缺失、功利性阅读等问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非常复杂,笔者主要分析、总结出以下四方面成因:
1.应试教育的冲击
现行的考试制度决定了学生的分数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好的学校,受到好的教育。因此,“无论是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还是受教育者的学习目的,在今天的中国都普遍异化为‘分数’,以争取更高的分数为目的的受教育者,其学习往往是紧紧围绕‘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练习、复习考试’这一主线来进行,至于许多能够扩大人的知识视野、提升人的精神品格和充实人的心灵世界的书籍,他们不是不想顾及就是无暇顾及。”[5]同样的,教师受到考试评价标准的影响,即使知道课外阅读对学生长远发展的益处,也不得不选择“分数”效果更明显的“题海战术”,强迫学生专注于课堂知识的牢固掌握,对于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少之又少。即使偶尔推荐课外阅读,不是依附于教材的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是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而这种功利性意识也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学生。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