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职业与文化程度等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物质生活条件及家庭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学生品德。文化程度影响着父亲们对儿童的自觉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甚至影响到儿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影响其品德。而且相对来讲,品德好、行为习惯好的父亲更容易被儿童观察和模仿,更容易得到儿童的喜爱,更容易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二、父亲的职业类型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中职业类型有国家机关、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生产等相关操作人员;农民;军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 ]而职业不同的父亲在教育观念、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多种因素差异综合的作用,导致父亲从事不同职业的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显著差异。[ ]
(一)父亲职业类型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指学前儿童对自我与社会环境中的人和事及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判断。包括对事件的行为动机和结果的分辨、理解以及接纳能力。
1、影响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认知
根据皮亚杰理论,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社会认知是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对于对错的评价,不以好坏来决定,而以自己的行动的愉悦感或者疼痛感来判定。Harbert指出,儿童多与父亲交往,有利于儿童今后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学前儿童喜欢在游戏中获得对他人的认知,如角色扮演中有陌生人闯入儿童的娃娃家,假装成父母的朋友或者给儿童糖果玩具要骗走儿童。儿童从父母、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明白陌生人是危险的,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在对“对同伴说的话理解快、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修正自己的意见”问题上,父亲职业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儿童比那些农民、办事人员以及其他不便分类人员的儿童的比例高很多,因为职业类型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的父亲视野开阔,教育形式多样化,愿意花时间儿童交流,给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经常带儿童参加社会活动,定期参加亲子活动,并且经常阅读育儿书籍,与儿童一起成长。潜移默化下,儿童对家庭的认识、同伴的关系、社会规范的领悟不自觉地就被吸收消化,访谈结果表明父亲职业是普通职员的儿童,自我认知较弱,相比缺乏开放的环境促进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接触的事物相对匮乏,间接经验也较少。
2、影响学前儿童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的认知
孙瑜的研究表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管理人员、社会技术人员等职业类型父亲的儿童社会认知水平明显高于职工、无业人员等文化程度较低的子女;父亲职业的不同还影响儿童的自觉教育程度、教育方式,以及儿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文模式。[ ]儿童在与父亲进行社会活动时,总以父亲为榜样,不闯红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父亲总是对邻居、客人礼貌热情,儿童也总是对同伴、亲友友善乖巧。学前儿童对外界的人和事充满好奇,可塑性极强的他们在观察中学会学习和模仿,对自我、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规范的认知也在逐步完善。“儿子,快打招呼”,命令的语气,管理阶层的父亲会把儿童当自己的部下,这种教育方式会阻碍社会关系的发展,教育类的文科父亲多采取先蹲下来模仿儿童语气叫“阿姨好”。访谈结果表明父亲职业是医生的儿童,做事有独立性,细心洞察身边的同伴、老师以及陌生人,谨慎的弄清游戏规则才参与其中,对事件的发展冷静沉着。而教师的女儿在幼儿园活泼开朗,和每个关系都很好,大家都喜欢她,知道的“新闻”也很多。 父亲职业类型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