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从利他动机的层面解释了第三方惩罚的的背后动机[3]。社会进化理论认为第三方惩罚是维持群体规范,是群体得以生存地必要条件,但是却不能解释搭便车的行为[3]。陈思静与马剑虹从社会规范激活的角度解释了第三方惩罚行为*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其理论认为第三方惩罚行为是由于个体的公平规范被激活,被从而社会责任和愤怒情绪唤醒导致了个体的第三方惩罚行为[4]。
第三方惩罚中实施惩罚的被试是不参与博弈的第三方做出的惩罚,其利益并没有受到其他人的损害,也没有受到其他人不公平的对待[3]。也就是说,这种惩罚并不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且有些惩罚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第三方惩罚也被看作一种利他性惩罚。第三方惩罚在人类合作行为的演进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惩罚并不是由于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由于对方违背了社会规范。在社会中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就是社会规范。以Feh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最早把第三方惩罚行为与社会规范联系起来,认为第三方惩罚行为是社会规范得以产生、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社会规范并不总是对个体产生影响,只有在个体“聚焦”到个社会规范时它才会显著的影响个体行为[5]。在陈思静、何铨和马剑虹地研究中指出,被试在得知有第三方惩罚的情况下更多遵从命令性规范,在独裁者博弈中分配倾向于按照公平规范分配。在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起冲突的情况下,个体会遵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规范。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从而将该群体规范作为行为决策参照点[6]。第三方惩罚作为一种利他性惩罚存在,维护和唤醒了群体中社会规范的存在[7]。以国内一批学者在社会规范激活层面解释了第三方惩罚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可能与其激起的社会规范不同。
道德情感愤怒与内疚被用来作为研究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因素[8]。道德情感可以促进一个人的亲社会行为[8]。道德性愤慨与个人愤慨是区分第三方惩罚与第二方惩罚的地主要情绪动机[9]。在Nelissen和Zeelenberg的研究中发现不公平分配者的操作意图会影响作为作为惩罚的第三方愤怒水平,而第三方的责任意识会影响他的内疚水平[10]。其愤怒和道德可能是第三方惩罚的心理情绪机制。
在陈思静与马剑虹地研究中发现在其高不公平分配情境下,被试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是由于社会责任规范激活和愤怒情绪的激起,而后被试地合作水平提高。在第三方惩罚行为的情绪机制研究中,陈思静与马剑虹指出愤怒是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原因[4]。
在前人研究中,从情绪和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探讨了第三方惩罚的机制,并未探讨不同的分配情景下被试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是否有所不同,在中等的不公平分配情景例如分配者7个代币,接受者3个代币,第三方的惩罚行为是否是由于愤怒和社会责任感激起呢?在独裁者博弈的实验中,分配者做公平分配,第三方惩罚的情绪机制又是什么?被试被试观看到公平的分配结果,是否会因为其描述性社会规范激活而后合作水平增加?在陈思静、何铨和马剑虹地研究中,在被试得知不会有第三方惩罚的情况下更多遵从描述性社会规范,即更愿意和反馈的合作水平相等。根据规范激活理论,只有某一规范被聚焦才能影响被试地行为,当被试作为第三方观看到公平的分配情景,是否会因为其公平规范激活而增加而后的合作行为。内疚水平在哪种分配情境下起作用,它对合作行为起到什么作用?在前人研究中,只探讨了第三方惩罚行为的情绪机制,并未探讨被试第三方惩罚后合作行为的情绪机制。在陈思静、马剑虹的研究中指出,被试的合作行为与第三方惩罚行为存在极显著相关。第三方惩罚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否第三方惩罚能够直接预测后来的合作行为呢? 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内疚情绪的激活(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4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