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少年闰土》(2)

时间:2020-05-10 10:28来源:毕业论文
9 致谢 9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重视教材研究,重视

9

致谢 9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重视教材研究,重视自身教学技能,重视课堂效果,然而却忽视了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发展的骤变期,即由儿童期转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焦虑,而且这些烦恼和焦虑会随着自身年龄地增长而增长。因此,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则不利于这一阶段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从语文课程的特点来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要求语文课程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加强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把语文实践和语感培养作为基础,把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六项语文技能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基点。开放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1]而非指导性教学正符合了语文课程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益于渲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有益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和中心,课堂教学应当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益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达到释放学生的创造力的目的。”[3]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贯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师生之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4]罗杰斯所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中的“非”,并不是“不”的意思,其含义应具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具有较多的“不明确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笔者认为,罗杰斯所提出的“非指导”概念与传统的“指导”概念相区别。它并不是“不指导”,而是一种“不明确的指导”,即在教学中要讲求指导的艺术性,用一种间接委婉的方式将学习的要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严格来说,“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教学态度,同样也是教学形式的深化和艺术化,而不只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激发学生发展潜能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都是以学生的情绪体验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化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让他们逐步地把学习当成是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把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追求。”[5]同时,罗杰斯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发展的潜能和成长、健康、适应等内趋力,也有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使所教育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进一步地激发和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权并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方式开展知识学习的过程。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少年闰土》(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123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