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教师比较偏爱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自上而下地传授知识,也许他们考虑的是教育质量,强调最大化地实现课堂效率。但是其弊端也显露出来,班级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和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个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这就直接影响这教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容易造成学习好的学生不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学习落后的学生又容易因跟不上进程而自卑的情况,因而难以保证班级整体水平的进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着积极的改进。其他三种组织形式可以看出正对传统的教学进行的改进,极力想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的同时希望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
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多元化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教师授课注重过程与方法,分组教学能较好的达成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能解决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个别差异的问题。
3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就目前现状而言,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落实,并不是很好,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民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教育家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标准形成了基本共识:“未来人才的素质应该具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能力,能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最为关心的方面,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小班化教学等从原来不被认识和重视,正在逐步被认识和重视。
目前一些学校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器材以及网络信息,课堂设计丰富多彩,但由于依旧采用的是“统一标准”的班级制,还是存在因材施教的贯彻不力,由于缺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关注,导致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并没有很好的体现生本思想,并不适合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学习。这种以传授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显然其已经不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了。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存有三个弊病:1、教师用统一的成绩标准去要求全体班级成员,不利于因材施教;2、教师用同样的教学手段教育全体班级成员,没有看到学生个体间差异;3、教师受成绩结果以及各方面因素影响,往往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关注度,课堂上也流露出对成绩好和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区别对待。这样往往造成班级成绩分化现在越来越严重,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鼓励与肯定而产生自卑心理。
3.1 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分组教学的背景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流向往往是教师为主导,采取自上而下的信息输送方式,以高考标准为标杆,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答题技巧,标准答案,这其实与语文教学目标是相背离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教与学的目标不只唯一是知识,思维品质的培养,思想精神的提升,即育人,是语文课堂教学当仁不让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其现代教育核心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同,使教育工作者强化了改革意识,他们深入研究了改革要求,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尝试着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力求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分组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6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