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教育对象的,这里的“人”是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区别于以往“抽象的人”。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出发点,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在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恩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3]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既是生活的主体,又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社会要求施加教育影响,而如何将容易做“虚”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则要在掌握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将生活元素加入其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要求更加严格。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就业与再就业需求不可忽视,社会中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这些社会现实中的新情况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新思考,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提出新要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等等,往往会产生各种迷茫和困惑,这就迫切需要和政府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文化宣传,对人民群众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十八大以来,总在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公正、民主、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从各个层面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生活信仰做出方向性指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添砖加瓦。“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通过将生活元素和生活现象有机地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的现实诉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是形成家庭、学校等教育合力的迫切要求
家庭教育不仅是人们的摇篮教育,还是人们的终身教育,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方式。家庭环境的优劣与否,关系到孩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观、价值观要求,关系到孩子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并决定祖国的未来,“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避免命令式强求和大道理的灌输,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避免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背离,父母多与子女沟通交流,以身作则,对子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将孩子视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成为温室的花朵,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父母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放羊式的教育导致子女是非不分,随心所欲,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虐待、毒打,使孩子的幼小心灵受到不可磨灭的伤害。而这些与学校所倡导的独立自主、幸福快乐的教育主旨相背离。因此,我们需要净化家庭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让学校教育氛围和教育方式方法影响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取向(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6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