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资源分享
因为微视频的制作不仅成本低而且简便, 再加上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化和智能化,录像越来越方便。利用微视频来分享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更加简单,学生不再单向接收知识, 而是可以化身成一名富有创意的学习设计师,将自己富有新意的作品通过网络共享给大众,推动网络群聚现象的出现。[8]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在网络上与他人分享自己制作的教学视频。
2。2。4 兼具自主性和互动性
微视频是在简短的时间内表达一个主题,学习者在学习一个教学难点时非常容易理解,同时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重复观看。微视频的传播模式还具有互动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快进、暂停、重新播放等操作任意控制微视频,参与评价,而且也能够自己整理和设计制作微视频。[9]
2。3 微视频制作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zhuyi学习理论
建构zhuyi学习理论的心理学起源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研究,他认为学习是“自我建构”。一方面, 学习新知识要以学习者的旧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 新知识的摄取又会使原本的经验重组和改造。[10~11]并且他提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经过“同化”和“顺应”两个主要过程建构起来的,不停地发展以适应周围环境。
建构zhuyi者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忽视他们旧的知识经验,反对让他们空着脑袋进入课堂。学习不是填鸭式的灌入,它包括了观念的改变和经验的再次组合。要求学习者要主动建构知识。要想学得知识就不能只依靠教师,教师只是起着指导作用,即教学不是一个传授经验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同伴的支持协助下结合经验建构理解的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改变课程知识本位的倾向,要鼓励学生一起加入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建构zhuyi学习理论的观点,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方面出发,因材施教,将新经验慢慢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微视频立足于建构zhuyi学习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上辅助教师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带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同时学生也可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微视频,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2。3。2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指的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借助某些刺激,将学习需要由隐藏状态变为主动状态。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方面对学习动机进行了解释。
行为zhuyi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有关,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称为强化。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强化,才能有继续学习的动机,例如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惩罚,就是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刺激。所以教师要容许学生犯错,要善于创造机会表扬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业成就感”,还要注意通过练习强化所学知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了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由低到高,逐级分布,在教育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要,以发展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所以在学习生活中要满足学生爱和尊重的需要,而后他们才有可能投入到学习中。
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纳为三维度六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教育,如果认为失败是自己不够努力造成的,那么学生发现后就会明确方向付出双倍的精力,冲破学习关卡。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