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的工具至上zhuyi,就是偏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而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无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这种工具至上zhuyi只是把语文看作是一种工具,认为语文教育的全部目的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无视学生的价值、地位和尊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也就无从谈起。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乏见到这样的课堂,老师为了把文章讲得透彻,从字音字义词句解释,到篇章结构脉络梳理,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到主题思想感情线索,讲到动情处总不忘大声疾呼“这是要点,请拿笔划下!”。整堂课只见老师由古至今旁征博引一气呵成,学生埋头苦干奋笔疾书。外人见了绝对要拍手称赞!可是这样的一堂课下来,老师唇焦口燥,学生也云里雾里消化不良。这看似圆满,内容充实、知识点到位的四十分钟课堂真的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在这种通过试图“满堂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究竟理解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获得了什么?对此,我们的老师在意了吗?课堂不是为老师而设的舞台,课堂存在的意义不是让老师去展示自己的博学多知。随意抽取任意一篇语文课文只要想讲,那是永远讲不完的。学习这件事老师无法越俎代庖,相反,老师灌输的条框越多,学生的头脑、思维就被压榨的越彻底!这是一堂完全割裂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课,教师一味看重工具性的教学完全忽视语文教学独有的人文性!一个丧失人文性的课堂,学生无法获得有关文本的美学感悟、审美意蕴,无法触摸文本背后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由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自我评价力不强等特点,忽视人文性的课堂尤其不利于小学生独特人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完善、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在着力于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同时,万万不可小觑人文性。
以“应试”为导向的语文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视,学生完全沦为获取分数的工具。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学的工具性地位被大幅提升,而人文性的地位被进一步挤压,以致二者在教学中完全割裂、失衡。为了追求升学率老师往往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试题,长此以往丧失了热情主动,教育也迷失了它原本的意义。功利zhuyi下唯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扭曲了考试原本的目的、功能,更衍生出考场作弊等歪风习气。“工具性”课堂下的功利zhuyi应试教育种种弊端日益显露,这不禁让我们陷入沉思。
我们承认,课堂教学无法忽视考试,也不应忽视考试。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发展,助其发现自身闪光点,帮助他们成长。当下应试教育的现状是我们无力改变的,且不可否认这种机制实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目前而言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所以作为教师要想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试能力”,但并不意味着“满堂灌”的工具性课堂,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功利zhuyi意味的课堂就是可取的。教师必须权衡在教学中应试教育应占的比重,秉持成材先成人的原则,别让考试机制剥夺学生成长的快乐。作为教师更要权衡课堂教学中“工具性”应占的比重,别让语文课失去“人文性”。
2。2 突显“人文性”所导致的课程目标的迷失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一般,带着久违的清新感吹进了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理念散发着人文的气息,澎湃我们的心胸。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形式被广大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被评课听课、作为公开课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没有认真研究过新课程的教师,由于不具备组织开展这些“新形式”课堂的能力,无法权衡工具性与人文性,从而割裂了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味追求表面的人文。这种课堂就是一种形式zhuyi,却忽视了教学的基本任务。所谓“课上热热闹闹,课后脑袋空空”就是对这种课堂的写照。这种课堂在教育实践中并不鲜见。 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策略(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