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毕竟长期的僵冷关系,对于历史上长期友好,唇齿相依的中印两国而言是极不正常的,也是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利益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国加速修复双边关系的努力。1976年,中印之间重新互派大使,使遭到严重顺害的双边关系得到修复,标志着相互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在此之后,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新闻、文艺、体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交流和民间往来逐渐得到恢复。但是引人注意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这些交往内容为主,两国的外交活动仍停留于较低水平,并且不时受到阻碍,进展缓慢。在这段时间里,两国外长互访只有一次,直至1988年才有印度访问中国。1981年12月启动的关于边界问题的官员会谈,也是步履蹒跚,至1987年11月共进行了8轮,虽然在其他方面达成一些谅解,但在边界问题上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3]。文献综述
每个国家又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又受到大的世界形势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的迹象。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淡化了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强调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认为防止核战争是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美国和苏联经过多年艰苦谈判,终于在1987年12月签署了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88年5月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使美苏关系逐渐缓和。巴基斯坦不再成为堵截苏联从陆上南下印度洋的“前线国家”,美国大幅削减了对巴的援助,这客观上有助于缓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印关系的改善。与此同时,长期实践让许多国家明白,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归根结底取决于以经济力量、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印两国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经济,改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对中国和印度都是有利的。基于以上的种种变化,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进入了新篇章。1988年12月,中国的主要领导人热情接待访问中国的印度拉·甘地。这是尼赫鲁1954年访华后时隔34年第一位印度政府政府首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1991年12月,李鹏对印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对3年前印度拉·甘地访华的回访,也是1960年访印后31年来中国首次访问印度。1993年9月,印度纳拉辛哈·拉奥应李鹏之邀访问中国,中印两国针对两国间的问题交流了意见。1996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中国国家展开对印度的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访问印度的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确定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然而,在两国首脑频繁互访所开辟的两国关系新篇章中,也夹杂着不和谐的音符。1998年,阿·比·瓦杰帕伊出任,印度政府主要领导人散播“中国威胁论”,并多次进行地下核试验,两国关系受挫。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印度政府为了自己国家的长远利益,在全局战略上仍愿意与中国保持友好和睦的关系。经过双方的努力,2000年5月28日至6月3日,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中国,这是1998年印度核试以来第一个访华的印度国家元首,这说明中印两国关系已经得到修复并逐渐走向正常化的道路。2001年1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应印度联邦院和人民院两院的邀请正式访问印度。2002年1月,中国朱镕基访问印度。2003年6月,印度瓦杰帕伊访问中国。2005年4月,中国国务院温家宝成功访问印度,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果,并通过《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同印度一起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中印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自2005年以来,中印两国继续保持着频繁的访问。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关系新展望(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1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