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风险分析
一。引言
农村金融机构为新型农村和新型农业的成长提供了动力和生机。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造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精简现代化农村的金融制度,允许农村金融组织机构融资,同时同意契合条件的农村人民与专业合作联社形成信用合作,这样一来农村小型论文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发展速度也将跟为迅速。然而发展必然伴随的风险,一些类似于地方农村村镇银行。小额资金信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信用合作社,这些新型农村金融?C构也仅仅是在试运行阶段,缺少系统的风险评估经验和成体系的管理体系,故决定了这上诉三类“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抵抗力较弱,要实现稳定良好的发展必须具有与之配套的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度。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分类
农村金融机构金融风险成因包括金融市场在农村的理性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十分脆弱,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等。农村金融结构体系和城市金融机构体系存在同样的风险相似性,但又因为自身特殊的结构组成的特点还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存在风险差别。
(一)政策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做出调整,不局限于自身结构以及政府对自身的行政干预。而又表现在政府的间断的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整,以至于金融机构要间歇性地调整本身的发展战略和运营计划,借款人很有可能拖欠贷款,导致款项逾期形成不良。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当地政府对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不合理,强制性的行政干预,都会导致乡镇银行的信贷资金运营不正常。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制度未制定标准,如民间借贷公司和农村资金援助机构,这两个机构就归属于本地政府的监督管理本门而非正常的银行业监督机构,具备潜在的行政干预风险的可能。
(二)资本运作风险
审慎监管,这是监管部门所要遵守的基本法则,不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还是新型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依据审慎监管原则,在融资。信贷以及制定相应的利率水平这几方面,这些金融机构都有相应的限制措施,但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金融危机而设置的。可是又由于这些限制,后续资金能否及时供应又成问题。再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性质不明确把握不了自身的定位,盲目且冲动地运作资金,在贷款方面,单笔贷款额度大,放贷对象多为企业而非真正对贷款有实在需求的农户。目前许多乡镇企业存在不健康经营的情况,这样的潜在威胁尤其需要重视。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则是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基本上农村金融机构的放出贷款的速度大于资金归还速度,造成资金紧张。
(三)农村市场风险
高风险是从农村金融市场从一开始就有的特点,对于新型金融机构而言,放款时间长,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农业贷款风险较大。再存在金融限制的时间过长的问题下,广大农民群众缺少相应的金融概念,容易将小额贷款和扶贫救济款混淆,贷款需求不高,还款意识不足,造成贷款逾期。三是贷款客户群体以及其经营场所较为集中,于风险分散有不利因素,但对于产生的金融风险具备示范效应,并且极易在新型金融机构之间彼此传导。
(四)成本风险
零散的农户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群,贷款额度小,贷款笔数多都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中面临的现状,同时对于贷款伴随的信息采集费用和人工操作成本双双增加的局面,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尚未良好的处置措施。而在国际上,一家金融机构要维持小额贷款的收支平衡,那么平均利率要达到20百分号~35百分号。而在,中央银行规定的小额贷款的利率水平为基准利率的90百分号-250百分号,按照这个规定的利率水平来进行操作的话,即使采用的是最高水平利率,在小额贷款上盈利,农村金融机构基本做不到。再是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风险,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时间不长,大部分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可能存在操作失误。再是管理人员对当地经营企业不熟悉,难以获取客户的真是信息,道德风险不能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进行逆向选择和风险规避。
三。农村金融风险的特点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农村金融机构普遍承担者高于平均水平的风险压力,且构成因素复杂,并非单一的因素的导致的金融风险,有机构本身的结构问题,也有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完善的大环境问题。归纳来说,风险特点如下:
(一)受政策影响大
在地区层面上存在着贫富差异,全国各地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不尽相同。沿海省市经济较为发达。再就是中国中部省市。发展较为缓慢的是中国西北部地区,与其相对的金融风险也如此,从西北向中部再向沿海地区按发展速度递减。沿海,中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较高,资本流通频繁。而西部地区的GDP较低,个人和企业的资金难以流通,导致经济水平提升缓慢。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群占地比例远远高于西北地区的占地比。而金融机构多设立于城市较为集中的区域。由此导致在农村设立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在数量上失衡。
而且各个省市的经济策略大有不同,各地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都是跟着政府制定的计划执行的,这就形成了地域差异。
(二)风险集中
农信社在农村金融机构中承受了最多也是最大的风险。资本不足,经营规模较小的农信社,很难扛得住这么大的金融风险。而目前来说,农信社的运营水平低,存在大量违规操作,无庞大资金储备,不能被广大群众信任,若是让农信社来承担最大部分的金融风险的话,农村金融体系极易崩溃。
自步入21世纪以来,金融资产的增长率为10百分号,然而,资产量上去了,资产品质却没有提升,而且还存在着资产流失。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未建立制度化操作管理流程
金融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为金融风险的累积提供了先决条件。而目前在农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是造成金融机构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农村金融机构结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系逐步形成,金融风险也在暗中潜伏,要是不能强有力的遏止住风险漏洞,就可能会暴发金融危机。
就现在的形式来看,信誉问题是首要的。农村贷款的担保品种单一且难以流通变现,当发生不测使农产品产量减少时,使其收入减少,最终结果导致还款难度大或无法还贷的现象出现。甚至于还有一些农户和农村企业有着故意不还款,将希望寄托在国家能够减免的这一渺茫的政策上,存在巨大的违约风险。由于浮动的利率机制,农村各类金融机构将风险进行转移给客户自身,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国家制定的利率机制已经存在风险和收益不平衡的境地下,但相对于有些农户而言利率依然过高还不起贷款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其他风险经过各种渠道和人为以及非人为的操作后最后都归集于信用问题。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要进行控制和防范,信用问题不容忽视。
(四)高风险低收益
未出现特殊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的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一份风险就对应着一份收益。要是金融产品收益和风险不能匹配时,则根本没有后续资金的投入,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户都不倾向投资于这类金融产品。目前,面向农户的贷款就面临这种局面,承担着巨大的农业贷款的风险,而贷款利率却被国家政策限制在一个极低的程度,使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无法从利率上来弥补相应利差和可能受到的损失。这样一来农村的金融机构不倾向于将资金发放给各类农户,务农人员也很难得到外部金融资源。
四。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和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进行自我完善,不过多的依赖政策
降低农村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允许资金来源于民间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分散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经济体,这也是支持建设新农村的一种方式。这一决议将彻底激发起农村金融市场的热情,给其带来新的动力,并以此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提高自身的资产。除人民银行外,农发行再无别的资金供给方。为增强农村发展银行的自身资产,除了从人民银行贷款之外还可以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设立农业基金,面向社会集资;利用邮储的富裕资金等等。
改善信贷管理。重视贷款监督,注重贷款审批,加强放贷后的管理工作。将审慎原则坚持到底,严控风险准入,强化信息收集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在内部管理制度上,查漏补缺,将所有部门和环节相互紧密联系到一起。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贯彻落实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时刻牢记,内控制度不是一纸空文,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
(二)强化资金流动性管理,分散风险
那些被空间格局限制的农村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和利润收入均来自于农村企业和农户。这样单一的经营模式十分容易受到影响,不具有稳定性。根据季节的影响,会导致农村收入起伏不定,甚至会根据某种事件引起村民恐慌导致挤兑行为发生。
对此,有以下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业灾害的预警机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虽然不能避免灾害的发生,来自于天灾的损失却可以利用制定的各种规章来降低。极端天气的预警机制的建立,做好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强化农村的各种基建能力,提升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和应对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加强农业保险的建设。作为农业大国,但农业有一定的弱点,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这两方面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要分散风险的话,可以采取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制度这一措施。因为,农村保险可以起到保持农民收入可持续性的作用,哪怕有季节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也不会对农民的收入造成极大影响。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加强保险业和金融机构的协作能力,避免单干。构成一个银行。保险。信贷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风险的经济体,将风险分散,不再独自承担。只要农业保险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原有的风险就会得到分散,由此导致的风险才能得到扼制。
(三)强化外部监管体系,规范操作流程
外部监管可以约束市场和将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系的漏洞进行弥补,保证金融市场正常有效的进行,使得金融机构实现稳健经营,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因为有了外部监管才从无序变得可控,为了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外部监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须进行强化的。但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和城市的金融体系不尽相同,就以事实来说,完善监管体系必须做到:
1。监管体系必须是完整的。完整的监管系统是一个层次分明的三合一的“格局:中央人民银行监管作为第一层次。人民银行依据国家的授权,审查核实各类金融机构的准入资格,核准。审查。监督和评价各类从业者的合法合规性。第二层次是社会层次的监督;金融机构的信用度由社会调查来进行评价,各类结果报告受广大群众的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透明,表现出来的信息能够让有需要者做出真确的判断。行业自律是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主体由银行业协会和同业组织公公构成,目的在于防止恶性竞争并保护行业的自身利益。这样组合监管模式能有效地发挥起监督管理的职责。
2。需要良好的金融监管运行环境。金融监管的运转必须明确监管的重心。强化贷款质量,目的都是要提高资本充足程度,全方面,多方式的对金融系统进行监控。从市场准入,到机构审批都要严格把关,完全按照规定执行。从金融机构的建立开始到退出这一系列的过程之间都穿插监管体制。另一方面,现场。非现场监管相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3。差异制监管体系。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运行机制和运营手段不尽相同,故,在风险特征上一样也存在这差??,若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实行统一的监管工具这不符合实际,实行不同的监管标准,差异化对待不同的金融机构。如,对银行业而言,实行商业性银行的监管体制,而对于农信社而言,其主要业务存在于贷款业务,则对农信社的监管应该主要将重心放在检查信贷人员是否具有其应该具有的素质。是否建立了合理的内控监督体系。这样才能提高监管效率并且降低因监管而发生的监管费用。并为金融监管机构装配必需的机器,实现无纸化操作。
(四)提高人员素质,降低成本风险,提高收益
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管理经验,这都是新成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这是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降低金融风险不可忽视的一点,对此,各机构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改革用人机制,严格控制职位和职权相统一,定期更换低素质人员。上岗必须持证。必须重视对员工的法律法规,电脑操作的培训,充分提高员工的素质水平以适应迅速发展的金融环境,有效地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人员的成本风险。
五。结论
综上,农村经济体的核心是在农村设立的各类金融机构。若想要积极健康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消除城乡差异,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大金融“环境下的成员,跟上时代的发展,将各类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范围是当务之急,只有当风险得到了控制,那么不仅仅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得以优化发展,的整体金融系统也会因此而改善,逐步形成良性的金融环境。为发展三农“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提供了动力。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风险分析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风险分析【5073字】: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6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