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创新系统分为六种类型,并结合的具体情况对各种类型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描述,剖析了其特征。
关键字创新系统类型特征
创新过程具有复杂性和要素多重性,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利用简单的。线性的分析方法无法透彻地。全面地理解创新。创新过程其实是论文网一个系统过程,其中的要素之间不仅不是线性的关系,而且存在着互动的作用。这种考虑,人们开始从系统的。综合的角度来理解创新,从而出现了根据创新的系统方法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创新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参与者(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构成的系统,它们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整体创新绩效,并受特定的基础设施。需求模式。制度安排。文化背景和政府政策等所影响。对创新系统的研究,最为成熟的是国家创新系统。创新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也是从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所发展而来的。但是国家创新系统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创新系统。就来说,除了国家创新系统外,还存在着国际创新系统。经济圈创新系统。省级(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创新系统。市级(某些县或区)创新系统。产业群创新系统。
1国际创新系统
国际创新系统是由国与国或国与地区所组成的创新系统。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过程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国家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力,与比邻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经济同盟或经济合作区。经济上的合作,促进了其他方面的合作,随着合作的深度不断增加,便形成了国际创新系统。
在国际创新系统这个层面上,欧盟创新系统的形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欧盟跨国创新系统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欧洲文明具有历史的同源性和同一性,但又是一种伴随着冲突甚至是严重冲突的同一性;欧洲各国有着地理上的比邻。交往上的便宜,尽占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和产业GM发生之先机;当代面临着美国的控制“和日本经济奇迹“的多重压力等等,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共识和行动,特别是顺应当代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欧盟跨国创新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
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主权的不一,利益的不同,国际创新系统不可能是很高效的创新系统,创新系统成员间一般只停留在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合作。关税互惠等项目上,真正做到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行,还有待时日,而且系统的稳定性也不高,如碰到战争或冲突,系统有可能随之瓦解。
2国家创新系统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实践是创新系统的来源。1987年,英国经济学家费里曼在研究日本经济发展时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制度。组织创新为辅,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得国家的经济突飞猛进,一举成为工业强国。费里曼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追赶或超越,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且还由许多制度。组织等一系列创新所形成的,是一种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结果,从而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这个概念。之后,纳尔逊。佩特尔。帕维蒂伦德瓦尔和波特等外国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进行探讨。自20世纪中期起,的一批学者(如冯之浚。吴志坚。柳卸林等)也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目前,国家创新系统的定义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确认,学者们都从自己的研究角度来定义国家创新系统,但他们大部分都认识到创新的网络性“和系统性“。笔者比较认同OECD与1997年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定义,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
国家创新系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每个国家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科研能力科技优势。教育培训以及参与创新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所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一国的国家创新系统不可能与他国相同。各国表现出很大的各自的特色,即使各方面的客观条件相似,但由于制度。组织。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创新系统效率的高低也不尽相同。
经济和科技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家创新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就各个子系统而言,都已经有可观的创新能力,但是从系统整合的角度分析,尚存在很多问题。如政府与市场在创新中的互动关系尚未明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还没确立,科技体制改革还不能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创新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还不理想等。
3经济圈创新系统
经济圈创新系统是由国内地理位置邻近。经济。技术交流频繁的区域所组成的创新系统。这个层次的创新系统的基础是经济的交流密度。其特点是以经济合作。技术合作等作为联合的纽带,可以是跨市(如传统的珠江三角洲创新系统)。跨省(如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域(如泛珠三角创新系统)。在大珠三角中,香港。澳门虽然是行政特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广东不同;在长三角中虽然上海是直辖市。江苏。浙江是省级行政单位,但上述的两个都市带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的相似,经济。科技。学术交流一直很频繁。经济圈里成员通过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科技优势。教育传统,进行资源共享。优劣互补,这样有利于创新系统中各要素的联合和互动,提高该创新系统的绩效。但是,由于此类创新系统属于跨区域创新系统,每个区域都有其各自的利益追求,创新系统的冲突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对创新系统内部进行协调。
[1][2]下一页
创新系统的类型及期特征分析【2121字】: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6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