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在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中,运用某些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到实际的金融市场,使社会资金能够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实现预定的调控目标。货币政策有效性取决于三个条件:1,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即研究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若货币供给能够引起实际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那认为货币政策存在有效性,若货币供给只能引起名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那认为货币政策不存在有效性;2,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即通过计量检验来证明货币供给和产出之间的稳定关系;3,中央银行能否如其所愿的控制货币,即中央银行应该如何选取合适的货币政策,才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经济目标产生影响。
2.3 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来看,有三类因素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到了作用,即利率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其中,利率渠道作为最传统的渠道,有许多学者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最重要的渠道。
费雪最先开展对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研究。费雪认为价格短期内的波动与利率的变动和时间因素有关,正是利率的变动决定了银行借贷规模的大小,从而决定了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规模的大小又决定了价格水平的变动。费雪从货币供给量与信用量的关系来研究价格的变动,强调了银行信用和利率的作用。
魏克赛尔引入了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的概念。自然利率是指对物价完全保持中立,不影响物价的利率,它与以实物资本来进行借贷时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恰好相等。货币利率则是现实市场所形成的利率。按照魏克赛尔的理论,当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企业利润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物价上升,这一经济扩张过程一直持续到当货币利率因资本供给的减少和资本需求的增加上升到与自然利率一致。反之,当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经济就会收缩到使货币利率降到自然利率相等为止。他利用两种利率的不一致来说明价格水平的波动,当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时,货币就不是中性的,会影响生产和收入。魏克赛尔论证了利率在货币影响经济之间的重要性,指出为使货币利率能与自然利率相适应,实现货币的均衡和经济的稳定,银行必须实行按照物价改变利率的货币政策。这为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增加引起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引起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引起产出增加。利率引起短期名义利率增长,再引起更长时间的名义利率的增长。利率途径强调,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动对总政策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因货币市场供需平衡的机制,短期名义利率变动的影响被传导至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任何利率影响资金成本而造成的变化反过来会影响作为总需求的一部分的投资和消费。另外,利率途径还有一个特点是,它强调真实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如果中央银行使得短期名义利率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短期以及长期债券的真实利率发生相应变化。 基于利率传导下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7):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