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外对于区域发展动力的研究较为广泛。
宏观上,表现为探究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问题。以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为出发点的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以市场均衡论为基本论点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和知识经济方面着手论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等等都是这一层次的代表。
微观上体现在对具体动力及其作用机制和研究方法等方便的探讨。这一部分大体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探究。包括区域发展动力内涵的界定、动力因素的划分、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问题等等。如谷国峰就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提出动力因素是区别于限制因素与一般因素的区域发展因素,但三者间又没有明确界限,可以相互转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发展合力网体系,阐释网络内部各子系统、因素间的力作用关系[2]。其二是具体实例的理论验证与实践探讨。如姜威就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从制度、文化、创新、区位、集群经济五个动力因素论述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优化对策[3]。
以宏观上的理论探究为背景,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动力的探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如袁丽虹指出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应树立并坚持知识发展的观点[4];殷晓峰等人从东北地域文化视角讨论其对于区域振兴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5];金凤君等人探讨了区域政策在东北振兴过程中作用[6]等。这些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但从研究内容来看,探究多以单一动力因素为突破口探究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难以看出动力间相对作用的强弱对比;从研究方法来看,多停留在理论探究,缺乏计量分析与验证。尚存在较大的深入空间。
1.3 研究目的
本文首先通过对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老工业区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概况。接着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从区域发展动力视角出发,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讨论东北振兴过程中可能动力因素的作用大小对比情况,以期找到主要振兴动力。这样,一方面与之前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呼应互补,另一方面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今后研究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结合04年—13年东北三省各项发展评价指标数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及熵值法对其进行量化评价,并得出综合得分。以此为参考,对设计的各动力因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资源禀赋、经济全球化、政府政策等进行回归统计分析,找到其发展主要推动力及各动力作用大小对比关系,作为理论分析与最终结论的依据。以期为今后相关问题的探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有:
1) 在总结前人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针对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东北三省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采用定量分析法,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分析东北振兴的动力因素。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单一的理论分析产生的不足。
2) 同时,文章首先建立反映东北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不是以单一的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区域发展的唯一指标,实现了更为全面意义上的振兴评价。
研究区域主要包括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数据均出自《中国统计年鉴》[7]、《辽宁统计年鉴》[8]、《吉林统计年鉴》[9]、《黑龙江统计年鉴》[10]。对于其中某些年份的缺失值视情况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插值或替代处理,尽量做到不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其动力机制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3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