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权结构的这种变化反映出一个问题:在所有的股权资源中最稀缺、最不容易获得的股权资源必然是在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源。企业的利益分享模式和组织结构模式由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源来决定。
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得传统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已成为未来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股权结构是可以变动的,但是变动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选择好适合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对企业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2.2 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现状描述
从1986年中国重新组建起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到现在的今天,中国银行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在量上实现了突破,还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在中国经济转型逐渐强化的现今,金融业的市场经济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暴露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新环境下所产生的缺陷。以下几点是本文连合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作了分析后,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现状的总结:
第一,股东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但“一股独大”现象仍然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商业银行逐渐实现股份制改革,资本的来源渠道得以拓宽,股东主体也相应呈现出朝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在增资扩股过程中,非国有性质的法人股东,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来资本所占比例逐年增大,股份制银行吸收民间资本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程度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来自不同性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股东也构成了主体的多样性。但通过观察当前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可以发现各政府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控制了绝大部分的股份比例。工、农、中、建、交这五家国有大型银行自是不必明说,但在另外的12家主流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也仅仅只有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是由民营企业完全控股的,民营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中虽占有一席之地,但比例却少得可怜。另外,国家实现控股的手段和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类似于公司的“借壳上市”,财政局、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等都是国家实现控股的“壳”之所在。因此,虽股东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大趋势,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第二,境外资本参股增加明显,但国际化仍困难重重。由于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广大的市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最起初的结点是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参股光大银行。境外投资者想要借助国内原有的市场网点、人民币资金结算、本地客户信息等国土优势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最快捷的方式无非是投资入股。一打开这种局面,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境外资本的涌入,不仅为境外资本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渠道,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注入了一份新的血液。虽然境外资本参股增加明显,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实现仍然困难重重。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业还仅处于市场化改革的初级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犹显稚嫩,很多制度也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银行决策的制订与实施仍很大程度上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存有深厚的行政色彩。导致我国银行业因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而被发达国家拒之门外,严重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和“走出去”的步伐以及进程。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4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