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思考(2)

时间:2019-10-13 16:48来源:毕业论文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也被称为中小型企业,有的时候也会被称作中小企,是指其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也被称为中小型企业,有的时候也会被称作中小企,是指其组织机构的建立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社会没有危害性,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能够增加社会人员就业的,且符合中等规模生产的每一个类型的和企业所有制形式。与大企业规模相比,人员,资产和业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的行业。这类公司通常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提供资金,他们的员工和营业额没有大的数量,因此交易主要直接由业主操作,不易受外界干扰管理。
依据现有的“中小企业标准”的划分,中小企业应该满足的要求为:员工总数不得超过2千人,或者其所销售产品的营业额或者是总资产数不超过4亿元,。此外,不同国家的法律对这一概念的划分也是不同的。目前我国所用的划分标准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是一样的。米什(1990)认为 “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这个阶段的完成过程中,公司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在其将来的国际舞台上的所带来的影响的不同,并建立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易。” 据我国的赵优甄专家的观点来理解,即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国际化以出口为导向的活动和日益增长的国际业务流程参与。以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来定义的话,其具体形式的内容应该是这样的:包括经营方式的不同和投资内容也不尽相同。
20世纪初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理论的形成经历了3个不同的时期:1980以前的初级阶段理论;1980年以后的中级阶段理论;1990年以后的最终阶段的理论年代中期的理论。第一个时期的观点包括:优点对比观点,投资循环观点,非大规规模技术观点及技术定位观点。比较优势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Kojima(小岛清)在1970年提出的,并且,在他看来,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原始设想是非常对的。在1981年,发展周期观点被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所提出的,是国际生产折衷动态理论。他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基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将直接投资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在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和不同程度的流出不同阶段,根据净投资的绘制量输出“U型发展曲线”,即人均高出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该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较大。今天,在外商直接投资早期阶段的国家,大量的小国家工业化和第三世界国家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出口国。小规模技术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Loui5T.wells(威尔士)在1983年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比较优势在三个方面提出:以满足小市场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的需求,海外生产优势和降低本国产品的价格,他们能够以此为机遇来扩大其所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劳动力合理化的国际分工的理论角度来看,则可以说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决定因素是比较优势的规律。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规模及生产特点为:规模中度或生产规模小,所以投资少见效快;适应性强,对市场变化快速的适应;灵活多变的机制,能够充分发掘其“小且精”的行业优点;且其领域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多点面更广泛的范围;但其较高的商品成本,使得其不得不承担起提高了经济效益艰巨的任务;中小企业拥有增长最快的技术创新实力;第五,有能力承受经营不善的风险;周转资金不通畅,行业危险系数较大。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工商登记企业已多达1千5百30万家,与历年同期相比涨幅接近12%,个体工商户达到了45641000户,与历年同期相比涨幅接近2.5%。从宏观上来说,此类企业的数量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在企业集团的数量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公司。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思考(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407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