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构建离岸金融市场,也对金融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洋山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载体,其地理位置也相对封闭。但是考虑到离岸市场操作对在岸市场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其具有特有的优势,因此选择洋山港作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首要试点。但是,洋山港的商业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交通成本也高,所有的金融机构设施需要新设,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一定规模,因此难以聚集金融人才。在短期内,这些因素对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第四,法律法规体系应该加以规制。由于离岸金融市场有其独有的特性,完备的金融法规和法律系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上海目前有关离岸金融业务的相关法律还远未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需要相匹配。
四、国外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
虽然世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时间还不长,但对国际金融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历史上看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发现了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可以使我国在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时少走一些弯路。
(一) 应根据本国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
离岸金融市场模式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经济、金融发展模式的特殊表现,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内外一体型。取消外汇管制制度, 离岸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为一个整体, 居民和非居民都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自由的交易而不受到限制, 金融市场应该具有高度的自由, 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也不必向金融管理当局申请批准,采取只记录合账处理。这种内外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以伦敦和香港为代表。第二种,内外分离型。基本特征是境外的金融市场与本国的金融市场按一定的要求区分开来,分别设置一套特有的账簿, 两个市场的税收负担、存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都不一样。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各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浪潮的推进, 在岸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出现了交叉的趋势。因此, 根据分离的程度, 又可分为两类, 即严格的内外渗透型和内外分离型。严格的内外分离型是指离岸金融业务和本国内金融业务、在岸业务严格分离, 不存在交叉现象, 例如纽约的“国际银行便利”(IBF)就是一种严格的内外分离型市场。内外渗透型是指以分离为基础, 但是只是允许一定程度的渗透,即居民可以投资于境外的金融市场, 银行也可以将其离岸账户上的资金贷给本国的企业。例如日本的离岸金融市场JOM (Japanese offshore Market)东盟国家普遍采用这种有管理的渗透模式, 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投资,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第三种,避税港型: 这个类型只有具有记账功能而不能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的市场。其特点是: 除交纳业务注册和业务许可费外, 其它各种交易一律免税, 几乎所有的银行只是为了逃避其所在国的税收而通过该市场进行记账,而实际交易则在其它国家的金融市场进行操作。所以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多为岛国或中小发展中国家而设立的。
因此一个国家要建设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 应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例, 虽其经济实力很强, 但考虑到美元作为在国际银行便利中交易量最大的货币。若是选择内外一体型的模式, 这样会对美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很大, 最终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风险相对比较小的严格分离型。香港与新加坡选择了不同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模式, 原因是它们两个国家执行不同的金融发展政策。香港执行的是“积极的不干预主义”,对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持欢迎态度,金融方面的限制比较少, 从而形成了内外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 而新加坡执行“积极干预”的政策, 因为政府虽然是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的进入, 但必须符合新加坡本国的发展战略与重点。所以, 随着亚元市场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金融体系, 即为在岸银行体系和离岸银行体系, 从而形成了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而选择避税港型的国家一般经济规模小、人员少、面积比较小。而那些比较小的东南亚国家却选择了内外渗透型,原因是他们更想要吸引投资和发展经济。那些大量外资的加入, 不仅会促进这些小国家们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而且还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这其中发展中国家在创建离岸金融市场时往往就还是会采用内外渗透型模式。 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构建研究及对策建议(6):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