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借鉴探讨(4)

时间:2017-04-09 11:50来源:毕业论文
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全球资本自由化的深化,韩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限


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全球资本自由化的深化,韩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限制行业越来越少,政策支持越来越积极全面,对外投资量不断增大,投资区域也十分明显,同时,投资结构也非常合理。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思路
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然后介绍了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接着以韩国三星集团和达因公司为例,分析了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最终,从韩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对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本文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文章结构图
2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发生的原因、机制和后果。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重要的理论成果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威胁交换理论和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1 基于市场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也称市场不完全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它是由美国学者海默(Hymer,1960)在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时提出来的。海默认为,跨国公司寻求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以最小化的投资风险来获得最大化的投资收益;第二,利用其拥有的相比于竞争对手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可能来自于市场份额、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或营销能力等。海默理论主张企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市场,这个过程中获取垄断权保护市场份额,掌握了对海外企业的控制权达到排挤竞争对手,获取垄断利润的目的。
垄断优势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从美国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但它无法解释美国企业为什么需要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而不采取出口贸易或技术授权方式的原因。
2)威胁交换理论
威胁交换论,也称寡占反应论。对FDI的威胁交换解释是垄断优势理论的扩展,威胁交换来源是寡头公司间的交互作用和竞争(Knickerbocker,1973;Vernon,1985)。根据威胁交换的观点,竞争公司对外投资可能源于对其对手海外投资的反应,或者为了争夺总体市场份额而跟随竞争对手的行动。Knickerbocker认为,在一个紧性的寡头垄断市场,二三家公司基本上控制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每家公司都拥有相当程度的垄断势力。在这种局势下,这几家公司相互之间会倾向于合谋而不至于因竞争过分激烈导致两败俱伤。因此,只是在一个松散性的寡头市场上,各竞争者之间的战略性行为才会相互制衡或产生激烈的竞争性反应。
3)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1976)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的上升,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因此,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市场,就能克服市场和市场不完整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l)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管理活动,(3)内部化超过了国界就产生了多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认为,直接投资的实质不在于资本的转移,而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其结果是企业管理机制替代市场机制来协调企业各项活动和进行资源配置。显然内部化也必须支付代价,但只要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收益超过国际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成本,则企业就拥有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或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拥有内部化优势的企业就可获得内部化收益。 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借鉴探讨(4):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47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