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非盈利组织的特征
关于非盈利组织的特征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美国霍普斯金大学赛拉蒙教授(Easter Salamon,1999)提出的优尔条界定标准。这优尔条标准分别是:(1)正规性。非盈利组织必须具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正式注册的身份。(2)民间性。非盈利组织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3)非盈利性。非盈利组织所取得的利润必须运用到组织使命所规定的工作中去,而不得在组织成员中进行分配。(4)自治性。非盈利组织有独立的内部管理程序。(5)志愿性。在非盈利组织对外开展活动和组织管理事务中均有志愿者参与。(6)公益性。即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引】我认为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管理的独特性,与靠利润动机驱使而运营的盈利组织不同,非盈利组织是依靠使命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驱使其进行社会服务。
三. 非盈利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
近年来 我国的非盈利组织活动稳定我国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任何国家的非盈利组织的发展都会受到自身内部、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非盈利组织在我国发展的历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多方问题。
(一)制约我国非盈利组织发展的自身因素
由于志愿者资源是非盈利组织生存的重要资源,而志愿者有独立于组织的个人形态并且经济上不依赖组织,因此这无疑增加了非盈利组织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和难度。另外非盈利组织内部人员管理的不规范,加之资金来源局限、经济意识薄弱,现有人力资源供给不能满足组织发展要求,都使非盈利组织的运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人力资源管理匮乏
(1)对志愿者的管理:缺乏一批有很强志愿服务意识并且有一定专业认知的志愿者。因为非盈利具有志愿性的特征,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是非盈利文持生存的重要资源。但现在的非盈利,志愿者流动量很大,很多志愿者无法长期为一家组织服务,难以对一家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原因有三:1、志愿者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非盈利又未提供给志愿者一系列专业、系统的培训内容2、志愿者往往出于个人精神自愿参加,物质上不依赖于组织,个人行为自由,没有约束力,志愿意识薄弱。3、机构内部处于迷茫期,不明确组织目标、缺乏使命感。
(2) 对内部管理者的管理:缺乏专业并且有认同感的管理人员。我国非盈利的管理成员通常因个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加入到组织中,但其管理能力、活动能力、发展能力都很欠缺。其次由于物质上的局限性,很难吸引专业的管理人才。再者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同时,机构内部没有提供良好的培训系统,导致现有人员无法得到提升,分工不合理,使之效率也无法提高,甚至造成人员流失,无法长期形成固定团队。因此成为恶性循环。
2. 内部管理混乱
大部分非盈利组织严重缺乏的管理知识,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由于非盈利组织的特殊性,公众对其的要求更严格,不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公众责任更注重,因此更要进行管理,以明确向公众阐释自己的目标,并使之理解、接受。但如今大多数的非盈利组织为大众提供服务生存着,通常组织会想企业、公众提供活动,来阐释组织的理念和目标,暂且把这服务内容称为“产品”。如今的非盈利组织对其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标准没有规范的体系规定,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跟组织内部管理的混乱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规范非盈利组织的行为,自身也没有制定机构运营的规则和准则,更加导致其不正规化,渐渐不为大众所接受,得不到的认可,失去了公信力。另外,非盈利组织缺乏公开性。究竟非盈利组织该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任等问题,至今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又使得对外感觉没有尽到非盈利组织的责任。综上,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系统十分不规范。 非盈利组织生存与发展能力研究+文献综述(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