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并举:在信息加工与综合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经济学理论模型辅以研究,得出一般性信息;紧扣现实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有力结论;
5)在分析中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 龙泉瓷对外贸易营销状况的分析
2.1 以龙泉瓷为例的宋元非官窑名瓷对外贸易概况
瓷器是中国带给世界和人类的一大贡献。我国从商代开始掌握釉陶技术,发展到东汉末年完成了由陶器到瓷瓷器器的过渡。首先出现的是青瓷,因所含铁经还原焰烧成氧化亚铁而呈青色。主要有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窑系。至隋代方出现白瓷,到唐代,形成了南青(越窑)北白(邢窑)两大系统,有很多名窑,还出现了著名的三彩瓷。宋代是制瓷技术的成熟期,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技艺精良,产量也很大。到了元代,制瓷重心继南宋之后继续南移到景德镇,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西之间的贸易始于丝绸之路,当时中国外销的最主要产品就是丝绸和瓷器,中国也随之,先是被称为丝国,后又被称为瓷国。这一状况一直到了清代,茶叶才逐渐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真正的瓷器对外输出始于隋唐,输出的主要是越州窑的青瓷,邢窑和定窑的白瓷以及长沙窑彩绘瓷等等。主要输出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远到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最远到非洲的埃及和苏丹,都有中国瓷器的影子。另外,唐代还有经新疆到波斯,由波斯商人转运抵叙利亚,以达地中海各国(如腓尼基、巴勒斯但等)商埠的陆上丝绸之路。
这一时期的高潮出现在宋初,到了宋元至明初,进入了对外贸易比较繁荣的阶段。
宋代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陆上丝绸之路断绝,出现了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繁荣的贸易港。宋朝廷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就开始在这些地方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进出口事务,而瓷器便是大宗外销商品。朱彧在《萍州可谈》中描述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中国瓷器就从这些港口运销南洋,并转运到波斯、印度西岸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宋朝廷在靖康以后,统治区域日益缩小,税源日益减少,因此大力开展对外贸易,以增税收而助国用。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高宗赵构多次下达上谕,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公元1137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货贿(公元1146年)等等。并且采取授与在外贸上有成绩的商人以官职的办法,进行鼓励。据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优尔年(公元1224年),仅与泉州有通商贸易关系的,就达五十优尔个国家和地区。瓷器的出口,也随着外贸的扩大而增长。
宋元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宋代出口的瓷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镇窑、吉州窑和浙江龙泉窑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德化、同安诸窑的产品;也有广东湖安、广西西村、陕西耀州、河南临汝等地烧造的瓷器。由于景德镇的青白瓷与龙泉窑等地的青瓷大量输出国外。 我国现代艺术品龙泉瓷国际营销研究(9):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