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2003)[5]指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对于该国资源禀赋结构(表现为比较优势)以及当前市场环境的反应还有调整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产业的总体的资源配置现状及效果。而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则与其是否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而直接相关。论文网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学者给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定义。虽然各自的研究视角不同,但都普遍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发展情况、不同生活环境等等。
2。2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基本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十八世纪中叶,是由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在他的重要作品《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这本书中,对这个理论给出了非常详细地表述。该理论认为,生产技术所带来的相对差别及因此而产生的相对的成本差别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基础。每一个国家在进行所谓的国际贸易的活动的时候,都应该结合自己当时的实际状况,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地生产并且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来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中,如果两个国家相比较,所生产出的产品都在绝对劣势的境地,则依据其所处的劣势地位的程度不同,这国在它劣势较轻的产品的生产当中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如果生产的两种商品都处在绝对优势情况,则优势相对较大的产品是拥有比较优势的。由此总结可知,任何国家都应该依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实行专业化的分工去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便在日后的交易当中拿到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缺陷
在商品生产进程中,虽然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有历史性的意义,但是伴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也渐渐地显现了出来,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点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合。该理论成立的基本假设是:首先,要素无法在每个国家之间来自由的流动。一旦实现要素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那么贸易量就会相应地减少。其次,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实际情况。在现实的情况当中这两个假设都不可能成立的。
第二点是比较优势理论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该理论产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而当时欧洲最主要的产业形式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国家的贸易结构由该国生产条件的差异所决定的。在生产的工艺较为简单的时代背景下面,要素成本的优势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到了二战以后,生产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更加显得重要,新产品和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各大企业的生产不再依靠于稀缺性的要素。至此,着重强调要素成本优势的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和社会的发展相脱节。
2。2。2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又叫做“规模利益”,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生产能力的不断变大,单位成本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长期费用曲线显示出下降的趋势。而规模就是企业生产的批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条件没有改变,就是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同的状态之下生产的批量所发生的变化,而另一种是生产设备的条件也就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变化时候生产的批量所显现的变化。规模经济理论中的规模就是说后者,就是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伴随着生产能力的变大因此而出现的生产的批量的变大,而在概念当中的经济就是有效益的、节约的含义。 杭州跨境电商产业的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4):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8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