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逐年增加,这导致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如何有效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问题。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诸多问题。 各省市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转移,都分别采取了相关的策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工再就业。
在新常态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对人力资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关概述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含义
农村劳动力是指从户籍角度来看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地区的人口,农村劳动力包括了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劳动力、也包括了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本地及外地的劳动力。这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含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中未从事农业劳动和其他劳动的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劳动力。从供求角度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对于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的劳动力数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角度来看是指随着传统农业生产部门劳动遍及生产率的降低,在假设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条件下,从事传统农业部门富余出来的劳动力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流动。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有效转移,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维护社会稳定,对建设我国的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和人力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增加农民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增加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一是对农民的收入的直接增加;二是通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定程度可以增进城乡居民思想交流,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素质,优化各区域人口结构,促进实现农村稳定发展和社会zhuyi新农村建设。论文网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状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许多显著特征,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口结构特征、转移行业方面特征、转移方式特征、转移区域特征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剖析。
(一)人口结构特征
1。年龄结构
根据报告显示我国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构成以21-50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从2014年的全国农民工年龄构成数据可以得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特征。通过报告得到出21-30岁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比例逐年降低,40岁以上年龄段的农民工比例逐年在增加。21-30岁的农民工(即80后、90后)占比比其他年龄段都高,表明了现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群体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
2。文化水平特征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呈现总体偏低,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而逐渐提高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得出农民工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占较高比例,2014年比2013年农民工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比例提高了0。6%,其中外出农民工的这一比例提高值为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9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