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杭州一外贸公司一单6万美元的买卖被银行拒付,原因是孟加拉客户的信用证在该国的节日期间被延误付款。
2013年初,江苏某纺织厂与一印度客户进行一单预付款仅仅10%,总价值4万美元的买卖。布料到达目的地后对方要求卖方大幅打折,否则不予查收,而后货物一直在港口滞留。货物超过时限后,对方海关按照清关条例被强行低价拍卖。同样,浙江一公司的货物也在加拿大被海关强行拍卖。
2014年4月,福建泉州查处一起我国煤炭进口历史上最大宗的国际贸易欺诈案。印度尼西亚供货方以劣质煤冒充优质煤,并伪造装港检验报告,造成我国企业损失高达34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13万元。
2015年下半年,我国一家小型外贸公司未对意大利公司做足充分的资信调查被欺诈,损失货值达5万美元。意大利警方也不愿受理此案。
2016年初,我国宁波检疫局对进口金属进行查验时发现,我国内供货商被客户欺骗,原本重48吨,价值约3万美元的废铜碎料装箱时被掉包,成为了一排排水泥墩。
图2 我国外企被国外企业欺诈的损失论文网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企业因外企欺诈发生的损失在2010年达到了175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并一直呈上升趋势。可见在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中,每年因国际贸易欺诈发生的经济损失极大。
据统计,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平均每月就有近10起欺诈案件发生,欺诈行为对每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际贸易市场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被无情践踏,个人和国家的财产所有权被侵犯,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被打乱,导致国际贸易不能顺利发展,扰乱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严重威胁着国际市场经济的安全。
二、国际贸易过程中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国际贸易过程中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根据以往的研究资料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合同欺诈
1.合同主体欺诈
(1)虚构合同主体欺诈
一些不法商人捏造虚假的公司,制造名片骗取我国外贸企业信任,与我国企业进行贸易洽谈,只是为了了骗取我国企业货物或是货款,一旦计划得逞便消失匿迹,这些人里也有许多熟悉中国大陆情况的台湾、香港、日韩等地区不具备签署合同资格的中间商,为中国企业招揽生意,牵线搭桥,收取佣金。
还有一些独立注册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与其母公司在财务上互相独立,母公司往往属于知名度高,财政实力强大的公司,于是子公司打着母公司的名号招揽不在自己付款能力之内的大额生意,这种情况下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风险,我国外贸企业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2)变更合同主体欺诈
有一些公司与我国企业进行一系列谈判签订合同后,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会编造各种理由,称自己无法继续履行约定,提出由另一家公司代替其继续与我国公司进行交易,并提供更优惠的交易条件,我国外贸公司往往在此优惠条件的吸引下同意其代为履约而忘记对国外履约方进行资信调查,然后上当受骗。文献综述
(3)有限责任欺诈
有限责任公司以其所有注册资产为限承担债务责任,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常见的商业实体。国际贸易欺诈者会通过正常程序注册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但是注册资本却相当的低,然后向外企客户在超出自己支付能力范围内广泛联系客户,下达订单,与企业签订合法的合同,或开出保函承诺在限定日期内付款,最后如果被告,法院判定其赔款,按照相关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也是以其所有注册资本承担债务,最后供货商损失惨重却也无可奈何。 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欺诈风险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9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