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政治态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网络舆情的定义都有着各自不同程度的理解和界
定,从网络舆情研究伊始,网络舆情就与政治紧密相连。然而,无论是把网络舆情当成是社
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是认为网络舆情是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这些都是网络舆情众多
特性中的一部分。
简单地来讲,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
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5]。王敏[6]在研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及作
用机制时,将网络舆情更系统地定义为:“网民或社会公众对某一热点问题、事件或现象集中
表迖出来的具有多数一致性和时间持续性,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态度、体验、情绪的心理
状况或行为倾向,由语言、文字、图像、影音等形式来表现”。从学科角度来讲,网络舆情包
含了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1]。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公开性、开放
性等特征,网络舆情亦具有自由性、突发性、多元性等特性[3]。 目前,国内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包括很多角度和层面,作者学科背景多以图书馆、情
报与文献学为主,研究议题多集中于微博舆情、网络舆情与群体行为、网络舆情形成及演变
机制、网络舆情信息搜集与分析、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等方面[7]。
1.2.2 网络舆情仿真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网络舆情的仿真研究方面,国内最早出现在 CNKI 数据库中关于网络舆情仿真研究的
文献最早出现在2009 年,之后关于网络舆情仿真研究的文献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
引用各种仿真建模技术展开网络舆情的研究,所用建模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在各种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多种仿真模型。
仿真(simulation),又称为模拟。在科学研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由理论层面向应用层
面的转变,技术往往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推进,学者们从最初的网络舆
情理论研究逐步上升到对网络舆情演变历程、演变机制与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的研究,这些
研究并不适合直接在现实社会中进行实验、研究,因此学者开始尝试将各种建模理论与技术
同网络舆情演变机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网络舆情的仿真研究。
在网络舆情的仿真研究中,一般都需要具备四个主要过程:首先确定仿真对象,仿真对
象主要可以分为事件对象、网民对象两个大类;然后是建立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平台进行
模拟,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在网络舆情事件演变及发展状态的仿真研究中,最常用的是动力系统理论。由于网络舆
情传播具有即时性、动态性、相关性、非线性、多回路性等特点,而动力系统理论本身就是
由动态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各个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相互联系的数学理论,
是一种重要的基于时间变量的系统仿真建模方法[8]
。因此,将动力系统理论应用于网络舆情
演变的仿真研究中,可以使仿真更注于变量本身,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变历
程。高航[9]等在网络舆情风险研究中,从舆情信息扩散效率、舆情主体传播能力、网络媒体
作用水平、舆情受众共鸣程度等模块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
对于网络舆情传播和舆情主体行为交互的仿真研究中,元胞自动机模型、多主体(gent)
真模型则更有效。元胞自动机是定义在一个具有离散、有限状态的元胞组成的元胞空间上, 网络舆情仿真研究+多Agent 建模 (3):http://www.youerw.com/jisuanji/lunwen_2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