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辊必备的两个基本特征:
1.具有相当数量交错配置的矫直辊以实现多次反复弯曲。
2.压弯量可以调整,能实现矫直所需的压弯方案。
如图2.4 是一个5辊式矫直机,金属条材通过两排交错配置矫直辊的辊缝时经受3次反复弯曲而被矫直。其矫直过程理论分析可参看图2.3.3.2。图中曲线代表工件的弯距比 与弯曲曲率比C的关系。它既包含弯距与弯曲程度的关系,也包含弹复能力与弯曲程度的关系。当工件原始的最大弯曲曲率比+C0与-C’0表示时,第一次压弯达到Cw1。对于+C0的原始弯曲增加一部分的弹性压弯。,对于-C’0的原始弯曲增加很大的反向弯曲,由-C0到+ Cw1;对于原始的无弯曲部分即零弯曲率部分也压成Cw1的弯曲。结果工件离开第2辊之后三条压弯曲线( -C)皆需从与Cw1垂直线交点的1、1’及O’处按弹性规律弹回到CC1、C’C1及O’处。原始的弯曲程度差为- C0到C0,一次弯曲后残留弯曲程度差为C’c 1到Cc1。这个不表明新的弯曲状态已经由异向变为同向,而且弯曲程度也减小的相当显著。当工件进到第3辊处用减小的压弯Cw2将其原始弯曲Co2(Co2=Cc1)及C’02(C’o2= C’c1)压成反弯。至于第一次的残留 ”的弯曲将一直处在两个边界值之间而不必讨论。当工件离开第3辊后两条曲线将由2及2’点弹回到Cc2及CC1处。二次弯曲后的残余弯曲程度差为-C’c2到Cc2又有明显的减小,同时各自的弯曲程度也有显著的减小。 -C弯曲的收敛性也表现在这里。当工件进入第4辊时,从Co3(Co3= Co2)及C’03(C’03= C’c2)开始的两条 -C曲线与压弯量Cw3的等值线交于点3和3’.在工件走出这矫直辊缝后,工件由3和3’弹复到Cc3 和C’c3两点,若Cc3 和C’c3的绝对值都超过矫直质量允许范围,则为合格。
矫直过程必经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减小差直。第二个阶段是消除弯曲。 辊式矫直机传动设计+CAD图纸+文献综述(5):http://www.youerw.com/jixie/lunwen_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