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锻造成型过程
锻造过程中,金属流动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镦粗变形过程,如图1-1所示。坯料在压力作用下,发生镦粗变形或局部压入变形,高度方向减小,径向方向尺寸逐渐增大,当上模下降到ΔH1时,即在金属与模腔内壁接触之前,镦粗所需的变形力较小。
第二阶段 飞边形成过程,如图1-1所示。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型腔内金属流动会受到模腔内壁的阻碍,金属向着高度方向流动的同时,开始横向流动流入飞边槽。当上模下降到ΔH2时,将产生少许的飞边,此时所需变形力开始显著增大。
第三阶段 型腔充满过程,如图1-1所示。在飞边的阻碍作用,型腔内部变形金属会处于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在上模下降到ΔH3的过程中,金属在在飞边槽内流动的同时,逐渐充满型腔内部。在这一阶段中,飞边在上下模的作用下厚度减小,宽度增大,温度下降,变形抗力明显上升,造成径向阻力增大,促使整个型腔得以充满。
第四阶段 打靠或锻足阶段,如图1-1所示。在这一阶段中,飞边温度下降,阻力增大,多余的金属排入到飞边槽,使上下模打靠,所需的打击力最大,压下量ΔH4应小于2mm,消耗的打击能量为整个锻件成形全过程所消耗能量总和的30%~50%。论文网
图1-1 锻造成形过程
1。3。2 锻造过程的应力应变分析
锻造过程分四个阶段:镦粗阶段、飞边形成阶段、型腔充满阶段和打靠锻足阶段。
镦粗阶段属于局部加载,整体受力,整体变形。为使问题简化,假设模孔无斜度如图1-2,变形金属分为A、B两区。A区为直接受力区,B区的受力主要是由A区的变踮1 起的。A区的受力情况犹如环形件镦粗,故又可分为内外两区,即A内和A外,其间有一个流动分界面。由于B区金属的存在使A内区金属向内流动的阻力增大,与单纯的环形镦粗相比 流动分界面的位置要内移。B区内金属的变形犹如圆形砧内拔长。各区的应力应变如图1-3所示。
图1-2 墩粗阶段受力情况
图1-3 镦粗时各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图
第二和第三阶段中,金属也有两个流动方向,金属一方面充填型腔,一方面由飞边桥部 流出形成飞边,并逐渐减薄。由于模壁阻力,特别是飞边桥部的阻力作用,迫使金属充满型腔。这一阶段金属向两个方向流动的阻力都很大,处于明显的三向压应力状态,变形抗力迅速增大。这一阶段凹圆角充满后变形金属可分为五个区如1-4所示。
图1-4 型腔充满阶段应力状态图
A区内金属的变形件犹如一般环形件镦粗,A外为外区,A内为内区。B区内金属的变形犹如在圆型砧内摔圆。C区为弹性变形区,D区内金属的变形犹如外径受限制的环形件镦粗。A外、A内和B区的应力应变简图和金属流动方向如图1-5所示。
图1-5 模锻时各变形区应力应变图
第四阶段主要是将多余金属挤入飞边仓部。此时金属变形仅发生在分模面附近的区域见下图,其他部位则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如图1-6所示。
图1-6 第四阶段应力应变图
此阶段由于飞边厚度进一步减薄,温度降低,多余金属由飞边桥部流出的阻力急剧增大。模锻变形力也急剧增大,因此第二、三阶段是锻件成形的关键阶段,从减小模锻所需的能量来看,希望第四阶段尽可能短些。变形力应按第三阶段计算[8]。
1。3。3 切边模凸、凹模间隙
凸模与凹模间隙取决于锻件垂至于分模面平面上的形状和尺寸。间隙对切边的质量和精度、模具磨损和寿命、切边力和功的大小都有很大的影响。凸凹模之间的间隙过大,将导致被切飞边的弯曲甚至拉断,还不便于调整冲头与锻件接触面相啮合,即不易对准中心,尤其是轴类锻件,中心对不准,形成偏心切边,使锻件切边时产生转动,影响切边质量。因此,要求切边冲头不论是否起剪切作用,切边凹模与冲头之间的单边间隙不应大于1。5mm。间隙过小,易啃坏模具,凹模刃口会加快磨损,飞边也不易从冲头上去除。热切边时,一般单边间隙不小于0。8mm,冷切边时,一般单边间隙不小于0。5mm;否则,必须增加导柱导套导向并设置脱飞边器[9]。 DEFORM叶片切边过程有限元分析及模具优化设计(4):http://www.youerw.com/jixie/lunwen_9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