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出现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经营失败、巨额资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等现象,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从国际上看,随着安然公司、施乐公司、默克公司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曝光,2002 年 7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法案,以下简称 SOX 法案),尤其是第 103 节、302 节和 404 节正式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公众公司高层在年度报告中必须包括内部控制报告,明确要求在每个财政年度公众公司的高层负责内控的整体情况,而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表明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文护工作是否到位,披露针对管理层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SOX 法案宣布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公开披露方式的确立,此外,2004 年 9 月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组织委员会(简称 COSO)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发布了风险管理框架(ERM),内部控制被确定为八要素,其中,风险概念的引进,促进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被各国列为参照模型。10594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配套指引的意见稿,要求2009自7年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的制定发布,为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权威性的指引,必将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2010 年 4 月 26 日,财政部等五部门继续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由《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组成,它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规定自 2011 年 1 月1 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 年 1 月 1 日起扩大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并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施行。一系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政策规范的出台和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有序推进,皆在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体系。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实践发现,基本规范颁布以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仍很严重。从评价报告披露的信息就可见一斑: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名称和依据纷繁复杂;一些公司评价报告的结论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结论并不一致,反映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仍然是一个问题;一些公司披露了风险却不指定相应的措施,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容易发生缺陷的业务没有在评价报告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强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比例低等。究其原因,内部控制评价细化标准的缺失是根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予以重视,在操作中仍然会遇到瓶颈,尤其是缺乏风险导向的评价指标,严重限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和发展完善。为了不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必须尽快设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目前的国情,本文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为宗旨,基于风险管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尝试为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在总结其他人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优点设计出适合特定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将已有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并且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丰富已有的理论成果。 公司内部控制开题报告:http://www.youerw.com/kaiti/lunwen_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