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在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背景下,的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出现,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很多的复杂因素必须综合考量。高校属于特殊的组织形态,在风险增加的情况下,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增加。
高校的财务风险即高校在经济活动中,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生偏差,最终使得高校出现损失。其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客观性。首先高校的财务风险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难以消除。避免,只有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来防控风险的发生,降低高校的经济损失;二是高校的财务风险可以转嫁。由于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其财政支出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没有独立的民事责任。高等院校出现破产情况,其财务风险就会转嫁到政府身上,将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三是相对具有隐蔽性。高校的财务风险不易被发现,所以,必须整体考量财务风险,及时化解风险,保证学校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校的财务风险可变性强,即具有不确定性;五是高破坏性。高校若发生财务风险,则影响的不仅是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六是全面性,即高校的财务风险发生在整个管理环节中,比如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环节。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信息安全风险
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为技术基础进行理财。通过网络财务管理,进行远程财务事务处理,在线报告实时概况,可以进行在线管理,促进了高校的资源整合。同时风险有:对于财务管理系统如果没有正确操作。一些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技术理论知识欠缺,资料随意下载,可能导致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导致使用网络受阻等问题;财务信息出现泄露。篡改。删除等问题,引发财务网络系统瘫痪等问题;财务系统受到黑客入侵,网络设备被损坏,从而产生资金缺损现象。
(二)投资风险
高校在逐步建设过程中,不断投资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证券。校办产业等。实际上,校办产业的实际收益很少,还经常出现亏损,证券市场的盈利也是非常有限的。后勤经营性资产获得也只是少量的现金流量。因此,高校的长期投资风险存在,盲目建设,具有资金短期流动的风险。
(三)筹资风险
高校的负债筹资模式,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实现基本的发展目标,增强师资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反,一些学校并没有将贷款资金进行科学安排,引发贷款资金使用不当。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以至于学校的财务负担增加,筹资风险加剧。
(四)资本预算风险
资本预算即充分筹划资本项目,做好财务的总体规划。高校对于新建校舍。建筑物翻修。设施更换。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等现实问题,不是全部都能尽善尽美的做好规划,往往发生现金净流量骤减。专项经费被挪用等问题,可能引发资产的不良配置等资本预算风险。
(五)内部控制风险
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建立的制度不能对外部环境有预见,反应滞后,财务风险增加。还有些高校将自身的财务风险隐匿,盲目增加借款资金,套取银行的信用,这就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同时,一些高校的内部牵制体制不够完善,会计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这就容易发生公款私存。帐外账等,引发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学生欠债风险
高校在不断扩招后,学费标准也逐渐提升,高校的贫困生人数增多,导致欠费的学生人数扩大,一些学生恶意欠费,欠费问题更加严重,众多的欠费,会造成资金的短缺,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三。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很多的高校开展举债建设,纷纷扩大规模,建设的合理规划不足,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引发负债投资成本和实际收益不相匹配的状况。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操作的技术不过关,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信息安全风险发生。贷款资金的成本理念不强,习惯于按照国家的法定预算获取和使用资金,风险意识不高。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控制的刚性不足
高校具有资产自由支配权,管理者具有独立行使权,没必要对委托人负责,使得高校的资源少有监督体系的维护。一些高校的财务内部监控体系不健全,成本核算不到位等。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是预算控制。实际的风险管理中,一些高校没有进行精细的预算编制,按照当年财务状况。上年收支状况。实际收支状况开展编制,项目不够精细,预算支出的核算局限性不强,全面性不足,部门预算的领域受限,预算外的项目随意增加,缺乏固定性。预算的权威性。约束力不足,结果是预算失控。
(三)重点监控不足
高校财务风险核心范围在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等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事前重点监控工作不够,使得财务问题增多,尤其是对办公费。会议费。车辆使用费等的监督,导致一些人利用管理漏洞,将国家资金骗走。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资金的实际效益并没有发挥。一些单位没有根据要求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资产入账不及时,固定资产明细登记不及时等,导致账实不符。一些高校不断扩招,举债建设,对建设资金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导致筹资负担加大,贷款危机频现。四。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的日常财务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内外部的联系,作为财务管理和系统操作人员要逐步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正确操作财务系统。加强对自身的准确定位,避免盲目发展。加强对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的准确理解,合理安排贷款规模,减少负债投资成本,降低财务风险。高校必须逐渐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国家拨付资金的无偿使用习惯,提升对贷款资金的认知度,增强资金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在贷款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和资金的潜在风险,同时要考虑利息支付和到期归还本金等问题,摒弃传统的政府买单思想,增强偿还意识。
健全高校的经费筹划体制,不断改善筹资结构。在基本的贷款融资基础上,提升校际。校企之间的相互合作,有机结合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力量,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增加社会捐赠资金。教育资金,加大教育资金的来源。还可以通过成人。网络教育的模式,开办培训班等来教学,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还扩大自身的资金来源,使得资金的来源渠道逐渐多样化;不断实现合理理性的融资。高校应该按照其具备的偿债水平,科学地安排贷款规模。贷款结构,有效控制财务成本,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率,正确使用贷款资金,降低财务风险,增强投融资风险防控意识。
(二)加强预算管理约束力。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健全预算控制系统,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风险防范。对于支出的预算,要科学测算。严格控制,按照高校的财力情况将其列入年度的预算中。高校开展经费使用范围。开支标准等的审核。监督,主要依据经费包干。专款专用。超支核减下年度指标“等方法来进行。定期总结校内各单位的经费使用状况,考核单位负责人,加强源头的风险防控。
同时要逐步健全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及时掌握财务运行情况。挖掘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为高校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根据,并且可以及时采取相关应对之策避免财务风险。通过基础信息系统,将基本的内外部财务信息资料收集起来,然后传递到分析监测系统,由其开展财务风险指标(比如偿债能力。学生欠款率。收益能力。负债率等)评价,利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若超过预警线,要及时进行预报预警。要定期监督和检查运行效果,及时修改财务风险信息,最终真正实现财务风险的预警功能。
(三)提升风险重点监控效率
对于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等领域的重点监控要在事前采取一定的防范之策,避免财务风险发生,高校要注意避免盲目扩张。高校要开展有效地业务控制活动,健全实物资产保全制度。认真核实投入资金的使用渠道。用途,避免财政资源浪费。对于校办产业等经济效益审计等问题,高校要积极促进教育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将浪费降低到最低,并尽可能杜绝浪费。同时要明确财政运作的主体,其权责明确。同时高校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内部资产固定性,增强外部资产的流动性,提升资金结构的规范化,使风险和收益优化组合。此外,还要严格审核并筛选合资人,将各种责任关系明确化,最好选择的是业绩好。信誉度高的投资人。合伙人。管理好基建设备的采购,控制投资规模,招标制度规范化,专项经费比如道路维修。修缮。批量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等开展项目式管理,给予可行性论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面的财务风险特征的分析,针对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资本预算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从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预算控制的刚性不足。重点监控不足等方面,采取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预算管理约束力。提升风险重点监控效率等措施去防控风险。
高等院校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高等院校财务风险防范研究【3620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2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