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设置成本费用核算机构和人员
在主要车间(分厂)设置的成本核算机构和人员,可以专职负责成本管理工作,也可以统管全部经济核算,但不得兼任与本身业务无关的工作。
车间(分厂)成本核算 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编制和平衡工作,并检查督促计划和予算的执行;
(2)负责生产费用核算、成本核算、帐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工作,并开展内部经济核算;
(3)负责产品投入产出核算,加强在产品数量和成本管理,确保在产品帐实相符;
(4)负责内部结算及流动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5)负责生产费用耗费的控制和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贯彻,并代表车间(分厂)对外进行经济责任补偿结算;
(6)负责车间(分厂)经济指标的分解落实,开展内部经济活动分析,组织制订降低成本措施;
(7)在车间(分厂)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8)协助车间(分厂)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9)协助车间(分厂)领导作好财产管理工作;
(10)负责指导工段、班组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
3、 完善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生产人员的绩效考评机制。对一线生产员工要以前期制定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为依据结合员工的实际成本费用对该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对于完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员工要视该员工的完成多少分级别进行奖励,可以采取讨论会、通告表扬、物资奖励、奖金发放、职务晋升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的员工,要进行原因调查,分清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找出影响员工完成目标的因素,对于因为机器设备故障、生病请假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可以不予追究,对于因为技能不熟练造成的,要先进行培训,再进行处罚,对于因为故意拖沓、不执行生产规定造成的要进行警告和处罚,处罚方式可以有口头警告、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奖金、留厂查看、解除聘用等措施,并且视该员工以后的表现决定是否取消处罚。
完善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机制。要细化每个管理人员的成本费用控制定额,在每个阶段对管理人员所在部门总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对管理人员进行双重考核,一是总的实际完成定额,二是所管理工人完成任务人数和未完成任务人数,对于完成总定额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奖励,未完成总定额的要进行处罚,对所管理人员大多数(比如80%以上)完成任务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奖励,对所管理人员超出一定比例(比如20%以上)未完成任务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处处罚。奖励和处罚方式可以参照生产员工奖惩方式和标准。
完善会计人员的绩效考评机制。制定单独的反应成本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每个阶段对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会计凭证的真实性、会计数字的准确性、会计报表的全面性、反映内容的建设性做出考评,对完成得好的会计人员进行奖励,完成的不好的会计人员要查找问题,纠正错误,并进行一定的处罚。
(四) 确定成本费用控制点与控制措施
1、 确定成本费用控制点
企业对成本费用解决了重不重视与控不控制的问题了,最关键还是要落实到什么时候控制以及怎么控制的问题,这就要找准成本费用控制点,找出成本费用控制措施。控制点要根据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目标来制定,并且结合具体的采购、生产、销售流程,明确具体哪一个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和风险,需要什么样的控制措施。可以说确定好控制点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制定好控制措施就能“纲举目张”。 论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和前景(6):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