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新闻评论中“标题党”现象的利与弊(7)
时间:2016-11-17 21:5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标题”的弊 但是,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标题”有利的一方面,大多被其弊端的一面所淹没。一些一地追求新闻评论文章的点击率,一地追求传播效率与利益,而“标题”的诸多弊端,使网络环境变得乌烟瘴气,给受众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危害。 1.歪曲观点,破坏舆论生态 在网络新闻媒体中,耐心度越来越低的网民,习惯性地只看新闻的导语甚至只看标题。这样的习惯就给“标题”歪曲新闻事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标题”以断章取义为特长,对新闻评论的观点进行前文后语的切割组合,然后截取最具卖点的观点内容,提炼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歪曲观点的标题。从而刺激受众的眼球和心理,引发点击率和回复率,甚至达到炒作的效果。但是,你会发现,在当下网络媒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论坛上,受众经常会因为某些新闻、某些观点,而争论地面红耳赤、骂声四起。例如,2012年5月30日,新浪网发表了一篇名为《环球时报社评: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的评论文章。但是,在查阅了环球时报原名为《反腐败是中国社会的攻坚战》的评论之后,却没有发现题目中的“允许中国适度腐败”的句子,只是有一句有点类似的话,是“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虽然两句话猛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对于习惯了快速阅读的受众来说,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于是乎,网络论坛泄愤、谩骂声不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网络戾气?原因就在于那些具有戾气的“标题”身上。受众看了歪曲观点的标题,心中充满怨气,只有在个人评论中发泄,从而引起网络上的谩骂,网络舆论环境变得乌烟瘴气,破坏了舆论生态的平衡。 2.文题不符,误导受众 在网络媒体转载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时,允许标题可以适当修改。于是乎,就给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网站有空可钻,有机可乘,有为可作了。而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题文分离,新闻评论也不例外。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新闻本身反应的事实,单一地追求闪亮的字眼、犀利的观点,去制作标题,从而造就了虚假的高关注率。经常是文体不符,使受众进入后发现并非题目所描述的那样的观点,产生被欺骗感,尔或被误导地接受错误的观点。像一些标题中,可能评论者最初想表达的程度并没有那么深,尔或那么严重。但是让“标题”一“打扮”,添脂磨粉之后,可能事件就会变得非常严重,已发不可收拾。甚至有的“标题”还会导致受众接受错误观点信息,误导受众的严重后果。有的还会破坏政府形象,甚至会引起社会秩序的骚动。“标题”扭曲了新闻事实,严重地混淆视听,误导受众。 3.为博取眼球,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障知情、舆论监督,促进公正。但是,很多“标题”的新闻编辑者却忘记了他从业时最初的宗旨。为了吸引受众阅读,博取受众眼球,“标题”经常会无端地引起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甚至社会舆论的恐慌。断章取义,达到误导受众的目的。发表的观点给新闻当事人带来困扰,让受众对新闻媒体失去信心,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在网络新闻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引导着社会舆论方向,具有很大的话语权。而网络新闻评论是受众表达其对新闻事件观点的载体,更是引导着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趋向。评论观点如果脱离了轨道,可能就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骚动,破坏媒体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