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处理以二战前后为讨论中心(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战俘处理以二战前后为讨论中心(2)

相比之下,国内对战俘的研究关注度相对较低,比较零散。国内也有少数关于对战俘政策演变的研究,不过这些著作主要是从法律角度分析,简单提及了战俘政策发展的历史,随后就把重心放在讨论国际法的问题上。这类作品的代表研究者为王可菊、邢广梅等。 关于战俘问题的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战俘政策和苏联战俘政策上,偶尔有关于日本战俘政策的研究。另外一个研究热点是朝鲜战争中战俘的遣返问题。早期文章多指责美国的霸权主义 ,最近几年的研究则侧重于探究在谈判中英、苏等国所发挥的作用 。可见,意识形态对战俘研究也有深刻的影响。综上,国内的战俘研究缺少宏观方面的分析,往往局限于某场战争或某个国家,相较于西方更为细节化,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论文网

作者认为,从宏观层面上梳理战俘处置方式的演变过程,或许对促进国内战俘的研究发展有所裨益。二战时期是战俘待遇演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此时国际法已颁布,但是并未得到各国的充分贯彻。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更能得出近代以来战俘待遇的发展趋势。此外,这项研究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004年,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待战俘的照片被公布,引起轩然大波。时隔十余年,美国国防部选择性地公开了2000张虐囚照片的198张。照片显示,部分美军以猥亵、侮辱等方式对战俘进行审讯,有一张照片甚至将战俘堆叠成人体金字塔的形状。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当今社会,战俘的人身权利并未得到完全的保证。本文试图发掘战俘处置方式演变过程中的人道因素,从而促进战俘处置的人道化,推动文明社会的发展。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三大困难:第一,该问题涉及国际法法理,虽说本文力图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但仍绕不开法律问题。在国际法内容的介绍上,由于作者相关知识欠缺,只能进行简单的描述,无法深入分析。在此建议后续研究可以将法学与历史学相结合,从而形成更深刻的认识。第二,战俘问题的史料相对缺乏。早期战争保存的资料较少,且由于种种局限(如时间过于久远)无法找到或分析,因此对早期战争的分析只能依靠推测或前人的结论。即便是现代战争,很多资料保存在各国档案中,由于语言等问题,也无法将其充分应用到文章中。第三,战俘政策变化极多,不同国家政策的人道层次不尽相同,哪怕是同一国家,其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都会有多种战俘政策。因此本文讨论的是宏观层次上的战俘待遇演变趋势。

一 二战俘问题及处理方法演变

    战俘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是由于史料缺乏,战俘的实际情况只能依靠推测或猜想,此外,由于地区差异,战俘的处置方式多种多样。本章节主要讨论的是普遍的战俘待遇。

战俘并不是在战争产生之初就出现的,其个中理由非常简单。早期战争的目的就在于消灭交战国的军事力量,从而掠取资源及土地。在那时,“消灭敌人在任何地方都被称之为‘战争权利’。” 当时,不只战斗中会杀死敌对的人,取胜后也经常屠城,杀死未参战的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因此早期战争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战俘——所有人均被杀死,处死战争中的俘虏似乎是一种普遍的公理。但是仅仅根据战争权利来尽兴屠戮显然是不正当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敌军俘虏的经济价值逐渐突显出来,“战俘”也由此形成。在战斗过程中,双方仍会尽可能地杀戮,但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更加匮乏的战争时期,有时交战双方也会在战争中俘虏一部分战败士兵,将其贬为奴隶,这些人就是最早的战俘,但最早缘起何时仍不得而知。据Davis所说,战俘最早起源于罗马时代 。但是,可以发现有更多资料显示早在罗马以前就有战俘存在。例如埃及第十八朝法老阿门霍捷普一世在远征叙利亚之后,驱赶至埃及的奴隶竟达86900至101000人。 当时的奴隶地位非常低下,他们被视作劳动工具,奴隶主对其不包含任何感情,强迫其劳作,以使价值最大化。尽管工作辛苦,战俘的生命安全并未完全得到保障,因为过度劳累而死的战俘不在少数。此外奴隶有时也会被杀死用作祭祀,在中国商代即是如此。不过即便如此,相较于之前的全员被杀,此时某些战俘得以苟延残喘地保住性命,尚有一线生机。当时的一句谚语说道,“当你可以把战俘作为奴隶出卖时,杀死他就是非常荒谬的” 。与前代相比,这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微妙的进步。后来,随着基督教在罗马的传播,人文气息逐渐流行,不过其在战俘处置问题上只产生了一种明显的进步,即战俘可以通过交纳赎金来重新获得自由。据历史学研究者估计,其金额大致相当于当时一个中产阶级的月薪。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