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夏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差异及筛选(3)
时间:2018-07-11 21:3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和作图,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处理间差异显著性采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法在0.05水平进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见,密度、品种及密度×品种互作对夏玉米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01)。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显著提高,其中穗位高随密度的增幅高于株高的增幅,在5500株/亩、6500株/亩密度下平均株高较4500株/亩分别提高了3.36%和4.86%,而穗位高则分别提高了5.99%和8.53%。茎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且密度越大降幅也越大,其中5500株/亩密度下平均茎粗较4500株/亩密度下茎粗降低了3.88%,而在6500株/亩密度下则降低了12.92%,高密度下茎粗的显著降低可能是该密度下植株倒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密度、品种及密度×品种互作对夏玉米穗位系数也存在显著的影响(P<0.01),增密显著增加了穗位系数。各品种间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存在差异显著,株高变化范围为237.6-276.13cm,穗位高变化范围为74.13-111.7cm,其中以宇玉株高30最高,浚单20穗位高最高,虽然宇玉30株高最高,但其穗位系数较低,仅为0.36,所以植株倒伏率较低,而浚单20在高密度条件下较高的穗位高和穗位系数(0.46),可能是其倒伏大面积发生的重要原因。 2.2.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 密度、品种及密度×品种互作对夏玉米各穗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01,表3)。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和轴粗均显著降低,在5500株/亩密度下穗长较4500株/亩仅降低了0.12%,而在6500株/亩密度下则降低了5.23%;5500株/亩、6500株/亩密度下平均穗粗较4500株/亩分别降低了1.16%和4.08%,轴粗分别降低了1.78%和4.16%,由此可见,密度越大穗长等穗部性状的降幅越大。然而,增加种植密度显著增加了果穗秃尖长度,在5500株/亩、6500株/亩密度下平均秃尖长较4500株/亩分别增加了24.29%和27.14%。高密度下穗部性状的变化,尤其是穗长的减小和秃尖长的增加,可能是该密度水平下单株穗粒数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品种间穗长、穗粗、轴粗以及秃尖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穗长变化范围为14.48-19.28cm,秃尖长变化范围为0.04-2.37cm,而穗粗和轴粗变化范围分别为41.52-47.36mm和24.39-29.76mm。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