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2)

十八以来,以伟人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对历史上的巡视制度有了很大发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尤其是研究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发展创新,有利于更好地找出制度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巡视制度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更好地加强党内巡视制度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有利于改善巡视组在巡视工程中遇到的情况,明确巡视人员的工作,发挥党组织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群众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党内监督制度,更好地打击贪污腐败问题,做到有贪必反,大大地增强我国的反腐力度,把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扼杀在摇篮里。

一、十八大前巡视制度的演变

     党内巡视制度最早是在建党初期建立的,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探索发展完善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演变过程。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探索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党内先后出现右倾和左倾错误,阻碍党的继续发展。在这一阶段,为了整顿党内不正之风,开始对党内巡视制度进行初步的探索。党内巡视制度的初步建立、正式确立推行以及成熟发展,是党探索发展的产物,也是领导中国胜利的关键因素所在,更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示。

1。初步建立(1921-1926年)

1921年,宣告成立。此时,虽然强调了党对活动的指导地位以及上级党委对下级的监督,但是由于当时各级小组混乱分散,没有统一纲领,所以各级党委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巡视机构,特地派遣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后来随着的影响日益扩大,党员数量的急剧增加,各级党组织在各地纷纷成立,地方党组织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党中央必须要加强对地方党组织的监督指导力度。而且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不一,为了更好地开展斗争,党组织的指导迫在眉睫。于是在党的二大上通过的《章程》明确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  此后在三大、四大上,都出现了“特派员”一词,党内巡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中国运动达到高潮,自身力量火速增强,党员数量增加了好几倍,党组织的建立也逐步涉及到偏远地区,党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然而随着党组织的扩大发展,中央特派员数量无法达到实际所需,再加上所有的指导工作都由中央特派员负责,可以说是中央特派员一人独大,渐渐就会助长中央特派员身上的不正之风,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中央特派员欺上瞒下、贪污腐败的现象,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党组织的监督指导工作。所以后来在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明确提出:“应当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使事实上能对于区及地方实行指导全部工作”,并要求区及地方委员会“派人到所属各处监督日常的党的工作”。  从“特派员”过渡发展到“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一词,标志着党内巡视制度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初步建立。论文网

2。正式确立推行(1927-1930年)

1927年,蒋介石大量屠杀员和群众,使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随后浩浩荡荡的国民大也宣告失败。此时在内部,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领导地位,他们放弃了的领导权,拒绝接受党内的正确建议,一味地对国民党妥协退让,党员之间矛盾重重,党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就使得党的巡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八七会议上党中央建立了北方局、长江局、南方局等专门的中央巡视机关,还派出巡视员到各地区开展监督指导工作。其中为了解决当时党内干部缺乏,部分党员思想素质不高的现象,党中央指出通过巡视工作“从党员群众中提拔负责同志”、“注意党内干部之培养” 。伴随着党的发展,党中央多次强调巡视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性,还指出巡视员必须与人民群众打好关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注重与群众的交流。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