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情结
时间:2023-10-28 10:0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来自山西汾阳的贾樟柯是我国第六代导演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电影创作传达出浓郁的“县城情结”。其成长背景影响了他电影创作的方向,他的作品习惯以县城生活为题材,以平民百姓情感、疾苦为表达对象,用特有的人文情怀感知底层小人物的存在;同时其影片台词多用山西各地方言,印证了他一贯的民间立场和对纪实美学风格的追求。90620 毕业论文关键词:贾樟柯电影;县城背景;边缘小人物;方言
Abstract: Jia Zhangke from Shanxi Fenyang, he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 his films convey the rich "town complex"。 The county life often regards the theme of his films。 He were sickened by the scenes of misery and degradation he found, so he has written into story。, In the world of sensible things, he found existence of the bottom of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movie lines usually use the dialect of Shanxi。 It confirms his consistent pursuit of folk position and documentary aesthetic style。 Key words: Jia Zhangke’s film ;background of country;vague people of society ;dialect 国内学者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关注贾樟柯的电影作品。起初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贾樟柯电影的主题上,例如王宗峰认为贾氏电影“以平民眼光关注草根阶层甚至弱势人物一直是贾樟柯及其电影为人称道的话题”。 [1](P113)这篇论文重在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贾樟柯电影的主题,肯定了贾樟柯的民间立场,赞扬了他坚持人民美学观念的底层精神。除此之外,部分学者侧重于研究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叙事,如王慧撰文指出贾樟柯采用非情节化叙事策略演绎小人物的生活状态,“通过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2](P47)学者对贾樟柯电影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对其主题的探索、艺术风格的剖析、叙事特征的描写等方面,集体剖析了贾樟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成果。为了多角度分析贾樟柯作品的价值,笔者将从县城情结这一角度切入,论述贾樟柯特殊的出身背景、作品中的基层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所使用的语言这三个方面,以此剖析其中特有的审美风格,思考这些作品的现实意义。 一 贾樟柯的“县城”式成长背景与电影创作源G于J优L尔V论N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贾樟柯是一位来自基层的民间导演。他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土生土长的县城人。山西汾阳是他的故乡。汾阳是山西省中部一座普通的县城,地处汾河谷地,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煤炭资源,古来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随着时代变迁,到21世纪的今天,地处内陆的县级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与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县级城市相比存在极大的差距。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城市,天南地北,各有各发展的模样。但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目光聚集在了沿海地区。其实,中国社会最深层次的变化发生在内地大部分地区。“正随着改革深入持续地进行,中国乡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社会变革”。[3](P2)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向县城聚拢,这一现象使这样成长起来的县城具有了特殊的标志。 (一)我国中部小县城的特殊性 县城,顾名思义就是县政府办公所在地,它是一种行政区划方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使社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社会学家将这一现象冠以“社会转型”之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地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成为了现有阶段一个典型的现象。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