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情结(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情结(3)

(二)贾樟柯与表达“县城情结”电影结缘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成长在城市边缘的贾樟柯与电影的缘分十分偶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贾樟柯从小酷爱写作。七八十年代的中部小县城比较封闭、落后,一定程度上使贾樟柯与外界的物质诱惑绝缘。由于写作素材的匮乏,贾樟柯并未在文学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在采访中贾樟柯提及他的童年时讲到:他的整个幼年和青少年时期过的十分平淡无趣,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种类的文化或娱乐。因此,当后来台湾、香港和日本的各种流行音乐以及好莱坞电影被传播到小县城的时候,这些代表潮流与新鲜的事物强烈的刺激了贾樟柯的内心。在与潮流文化深入接触之后,贾的内心开始渐渐萌生一种新的想法,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贾樟柯的处女作《小武》故事地点选在家乡,人物来源于贾樟柯的亲朋好友。很多人猜测《小武》是贾樟柯个人经历的写照。事实上,《小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贾导生存的大背景——汾阳乡下。这里的乡村生活背景并非指“农业”这一概念本身,而是“指一种生存方式和与之相关的对事物的理解方式”。[4](P152)一个和农村背景有联系的人,却真实平凡的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这样的边缘性小人物在中国大量存在。如何感受这一类中国人当下的情感与价值观,如何体味其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有了如此真实的创作态度,中国现代艺术才可以从土地中汲取深厚的营养,保持紧密的联系。贾樟柯小的时候曾经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奶妈”的教育。“奶妈”是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农村妇女,她对人生的认识植根于她内心的正直与善良。贾樟柯认为“奶妈”是一个从传统文化中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可是社会并没有给予“奶妈”一个文化人的尊严。这是他创作“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来源。贾樟柯本人的生活其实与《小武》不太一样。

贾樟柯拍摄的“故乡三部曲”是指《小武》、《站台》、《任逍遥》。其中前两部在故乡汾阳,《任逍遥》则选择在《大同》。在故乡拍摄这两部影片中,相比《小武》,《站台》这部影片更多的体现了贾樟柯本人的县城情结,剧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贾导年轻时候的生活。《站台》中主人公在舞台上漫歌狂舞的样子记录了贾樟柯走穴在“歌舞团”跳霹雳舞的岁月。法国的奥利弗在《行走在中国内陆——评贾樟柯的<站台>》中总结道《站台》“真像是在回忆一个仍在生活与歌唱中进行抉择的世界”。[5](P307)

贾樟柯在他的电影中有意向故乡的普通人表达敬意,用镜头描绘社会转型时代下普通人所要承受的命运转变。当今很多电影缺乏对真实生命的关注,很多商业片为了追求高票房不惜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如此现状下,贾樟柯电影创作出来的平民文化显得尤为可贵。

贾樟柯将对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注搬上大屏幕,引起了国际电影界的广泛好评。2006年凭借《三峡好人》拿下金狮大奖。2013年《天注定》在戛纳电影节出彩亮相。2015年上映的《山河故人》在第18届孟买国际电影节被授予“杰出艺术成就奖”。 

(三)故乡的小县城是贾导演县城情结的载体 

众所周知,贾樟柯导演经历过中西部小县城环境的熏染。在电影创作与表达上,大量选择这类县城作为主要场景,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有关平民文化和人文情怀的力作。中部小县城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平民百姓的精神状态在他的电影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