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XX体”研究(7)
时间:2017-01-08 11:2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这些80后受传统的束缚较少,头脑灵活具有不可低估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创造着属于他们的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强烈的表现欲和分享欲使他们对新奇的语言表达方式较为偏爱,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流行后,很快就被他们消化、吸收,并不自觉地运用到线上、线下的言语交际中,以凸显其语言表达的时尚性和潮流性。 2.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此网民们可以卸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面提到中国网民主体的年轻化,不仅如此,他们还普遍学历较高、收入较低、以城镇居民为主,表现出明显的“草根”特征。“他们关心时政,关心社会热点,具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参与社会事务和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个群体在主流社会中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作为弱势群体,常常处入一种被压抑的状态。”[3]而网络传播的匿名、群体参与等特点赋予普通公民更多的言论自由,在这个相对平等自由的环境中,网民们可以抛开现实的种种顾虑与束缚,通过对传统和正规语言的颠覆——网络语言的运用,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来,寻求一种看似自娱自乐的宣泄途径。 如“李刚体”是2010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文体,它可以和任何的古诗相连接,产生新的“诗意”。李刚事件让人们感叹网民空前爆发的戏谑力和社会监督力量的壮大,但“有期徒刑三年,监外执行”的结果却让“热情”的围观群众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也许“年度最悲催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我爸是我爸,李刚是李刚。”最能说明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3.人在社会中生存不仅需要突出个性的一面,也需要追求群体认同感。网络语言“XX体”通过对类似语言形式的趋同使用来表达与他人类似情感的共鸣。 由于个体性与社会群体的普遍性两种相反的原则并存,齐美尔认为社会生活看起来就像双方寸土必争的战场。人们同时面对个体性与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在冲突的两者之间努力取得平衡,以达成“基本人性中的对立统一运作”,这种运作要透过“不断地调节比例从而重获不断失去的平衡”。所以尽管追求个性是这一代的特色,但要在社会中生存,内心深处还需要一个群体认同感。 新近流行的网络语言“XX体”,不管框架填充进什么样的信息,不管被能动地运用到多少情境中,它们表达的多是相似的情感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所表达的态度才能具有更强大的力量。比如“元芳体”的使用,网民显然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像说这句话的狄仁杰一样,在寻求李元芳的答案和看法。个体网民征求其他网民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他们寻求的是网络评论和对待社会事件看法的统一性,追求的是民意的共鸣。尤其是对待很多背离社会正义、法制、公共道德和老百姓想法的事件时,在不能掌握主流社会话语权的情况下,网民们也只有借“元芳体”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心情。 (三)语言学理论根源 研究网络语言“XX体”,不能不提到的一个理论就是模因论。“它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4]“‘模因(meme)’是指文化领域中的一种复制因子,它是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为文化进化提供机制,人类可以利用模因概念阐释文化进化规律。”[5]这是一门新兴的学说,近年已突破文化领域,被用来研究各种语言现象。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我们广义而言的模仿过程而得到拷贝,那它就可算作是一个模因。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