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转化cel1a到里氏木霉RutC-30及其鉴定(3)
时间:2023-11-26 14:5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5 ATMT法简介 1998年,一种基于土壤农杆菌的转化方法在植物转化体系中被发现,之后利用改法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的转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属于土壤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细菌 [9],其中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与基因转移有关,可侵染植物的受伤部位,导致冠瘿瘤和毛状根的发生。农杆菌中与侵染有关的组分是游离于基因组以外的被称为Ti质粒的双链DNA。Ti质粒上有两个区域参与了基因转移,分别为T-DNA(转移DNA)区和Vir(毒性区)区。T-DNA约为25kb,其上携带有tms、tmr、tmt三套基因,分别编码植物生长素,分裂素以及可催化产生冠瘿碱的物质,是致使冠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基因与转移无关,因此可用其他基因进行替换。T-DNA序列位于两个不完全直接重复的保守序列之间,左端的序列称为左边界(Left-broder),右端称为右边界(Right-broder)。这两端长为24bp左右的序列是T-DNA转移不可缺少的。且右端序列相较于左端序列更为重要。右端序列突变将导致转移功能消失或降低。Vir区大约为35kb,其上的基因并不能转移到植物基因组中,但却是T-DNA发生转移不可缺少的。这段区域包含有7个操纵子,24个基因。利用这一特点构建双元载体系统,其中一个为含T-DNA区段的DNA转移质粒,另一个为含T-DNA转移所必要的vir区段的质粒(Ti辅助质粒)[10]。在引发T-DNA转移机制后,存在于这些边界重复序列之间的任何DNA都会以单链DNA分子的形式被随机转移到宿主基因组中。 1。5。1 ATMT法特点 对大多数真菌来说,ATMT法转化效率更好。一些无法用传统方法转化的真菌,可以用ATMT法实现转化;ATMT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转化受体多样性,该法的转化受体包括分生孢子、原生质体、营养体和菌丝体。另外,T-DNA以单拷贝整合进宿主基因组,造成单拷贝插入突变。当宿主与T-DNA之间没有同源性时,T-DNA可以一种随机插入方式进行整合。这种转化系统适用于对基因内部突变基因的研究。最后,T-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中后能够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遗传给后代,因此可保持较高的遗传稳定性[11]。 1。5。2 影响ATMT法转化效率的因素:文献综述 乙酰丁香酮浓度:共培养阶段加入乙酰丁香酮对诱导vir基因的表达是必须的。预培养阶段可选择性加入乙酰丁香酮。对某些真菌而言,预培养阶段加入乙酰丁香酮不影响转化子数目,但对其他真菌,不加入乙酰丁香酮则会降低转化效率。方浩等[12]的实验表明,共培养pH为5,温度为24℃时,乙酰丁香酮浓度越高,转化率越高,当浓度高于200umol/L时,转化率不继续增加。转化受体:ATMT法可使用的转化受体有分生孢子,原生质体,菌丝体或真菌体组织。其中,以分生孢子作为转化受体,获得的转化子更多,过程更简便;而原生质体的获得需要使用细胞壁水解酶水解细胞壁;萌发的孢子导致高水平真菌本底生长,降低转化率。刘刚等[11]在研究不同转化受体对转化效率影响的实验中证实,采用原生质体作为转化受体是转化效率最高。但原生质体的制备较为繁琐,因此多以孢子作转化受体。土壤杆菌菌株:不同的土壤农杆菌菌株已被成功用于获得转化子,这些菌株包括A348,LBA1119,LBA1126等,对每种菌株而言,最佳共培养条件是不同。共培养条件:共培养的温度,时间pH及农杆菌与孢子的浓度比对转化效率都有影响。有实验表明,共培养温度在20-28℃,共培养时间在16-96h之间可获得转化子。转化子的获得要求较低pH(5。4-5。6) (责任编辑:qin) |